第132章 三國局勢突變,晉王喜憂參半
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三國局勢突變,晉王喜憂參半,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蜀軍如潮水般湧入漢中城,這場曠日持久、硝煙瀰漫的漢中之戰終於緩緩落下了帷幕。大將軍姜維,在勝利的第一時間便迅速釋出了一系列命令,旨在穩定軍心、鞏固戰果。他深知,戰後的穩定與重建工作同樣重要,因此,他果斷地重新啟用了原漢中太守李密,以期藉助其地方治理經驗,迅速恢復漢中的秩序與繁榮。
處理完這些緊迫事務後,姜維並未有絲毫懈怠,他立即遣使向成都的皇帝報捷,將這份來之不易的勝利喜訊傳遞給每一個蜀漢子民。同時,他還精心部署了後續的軍事行動,撤走了定軍山和雞峰山的蜀軍,以減輕前線壓力,而將新城方向的蜀軍繼續留在原地,與魏軍保持對峙,確保戰果得以鞏固,也為未來的戰略進攻留下伏筆。
漢中之戰的勝利,不僅為蜀漢贏得了寶貴的戰略要地,更讓整個三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訊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傳遍了天下的每一個角落,也引起了各國朝野的強烈震動。
在吳國,孫休皇帝在收到漢中之戰的最新戰報後,立即召叢集臣舉行了朝會。朝會上,孫休面色鐵青,大發雷霆,對吳軍的戰績表示極度不滿。大臣們個個噤若寒蟬,不敢妄言,就連大將軍丁奉也面露羞愧之色。吳蜀兩國同時伐魏,本欲攜手共進,共謀大業,然而結果卻大相徑庭。吳國兵力雖眾,卻在戰鬥中損兵折將,徒勞無功。相比之下,蜀國卻已攻下了漢中,以及新城三郡中的西城、上庸兩郡,戰果輝煌。而吳國卻仍在原地踏步,圍攻襄陽和樊城已久,卻遲遲未能取得進展。從陸抗將軍傳來的戰報來看,吳軍只是不斷地增加傷亡,而未能取得絲毫戰果,這讓孫休心中充滿了憤怒與無奈。
而在魏國,晉王司馬昭在收到漢中失守的訊息後,更是氣得吐出一口鮮血。他深知,漢中的失守對於魏國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挫敗,不僅損失了領土和兵力,更讓魏國的顏面掃地。他預感到明天的朝會將是一場煉獄,那些一直對他虎視眈眈的宗族勢力肯定會藉此機會對他發起猛烈的攻擊。然而,為了朝堂的穩定,他只能強忍怒火,將這份屈辱和憤怒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司馬昭雖然憤怒難平,但他也明白,戰敗之罪不能全怪魏軍將士。於是,他召來了司馬攸和賈充兩位心腹議事,共商應對之策。司馬攸在聽到這個訊息後,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他沉思片刻後,對朝臣的反應有了新的想法。他向司馬昭建議道:“父王,本次漢中失守,朝臣中肯定會有很多人蠢蠢欲動,兒臣以為,此時正是殺雞儆猴的好時機。”
司馬昭聽到這裡,不禁感到頭疼欲裂。他深知,自己只是其他宗族推出的代言人,如果單純殺戮曹氏宗親,其他宗族或許不會有什麼意見。但如今若要對世家大族開刀,恐怕自己的位置會更加岌岌可危。他想起最近司馬攸處理政事的一些情況,心中更是憂慮重重。司馬攸年輕氣盛,處理政事時過於剛強,對世家大族和庶族一視同仁,這導致很多世家大族對其極其不滿。司馬昭心中暗歎,司馬攸雖然有些小聰明,但在處理政務上卻不夠圓滑,未來世子之位若交到他手裡,司馬一族的前途恐怕未卜啊。
就在這時,賈充開口說道:“臣倒是有一計,或許可以解眼前燃眉之急。”
正當賈充欲將自己的思緒化為言語,傾吐而出之時,一名身著勁裝、神色匆匆的斥候跨入府邸大門,手執一封書信,徑直走向晉王司馬昭,雙手奉上,言辭間滿是恭敬:“晉王殿下,此乃大世子親筆書信!”
司馬昭聞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自司馬炎神秘失蹤以來,家中氛圍沉重,夫人王元姬屢屢追問,令他倍感壓力。而今,這突如其來的書信,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讓他心中的陰霾散去了不少。
相較於司馬昭的欣喜,司馬攸的臉色則顯得頗為複雜,陰晴不定,猶如變幻莫測的天際。前段時間,司馬炎蹤跡全無,司馬攸心中曾有過一絲竊喜,隨即派遣心腹四處搜尋,卻終無所獲。他一度以為,這位兄長或許已遭不測,未曾想,今日竟能收到其書信,未來晉王之位的歸屬,又添了幾分變數。
司馬攸心中百轉千回,面上卻不動聲色,他輕聲問道:“父王,兄長現下可還安好?”言語間,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讓人挑不出絲毫瑕疵。
司馬昭並未察覺到司馬攸的異樣,他迫不及待地拆開書信,細細品讀起來。待閱畢,他將書信遞給了司馬攸,司馬攸閱後,又轉手交給了賈充。
書信內容簡潔明瞭,司馬炎在信中述說了自己的遭遇。原來,他竟在吳軍的追捕中僥倖逃脫,誤打誤撞地踏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