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兄弟情義?民族大義!
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兄弟情義?民族大義!,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生啊,你可曾細想過,你祖父究竟有無說過那句話,對你來說,是否真的有著天壤之別?”老丈在長久的沉思之後,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滄桑與深沉。
劉諶聞言,心神不由自主地被牽引,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人生在世,言語繁多,有如繁星點點,隨口而出的話語或許數不勝數,但真正能夠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卻是他的行動與抉擇。無論祖父劉備是否曾有過那般豪言壯語,他的一生無疑是光輝燦爛的,他為了百姓的福祉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時至今日,雖然仍有人對祖父晚年伐吳的壯舉表示難以理解,甚至頗有微詞,但劉諶深知,祖父的心中始終秉持著一個“義”字。若非祖父的堅持與執著,那桃園三結義的佳話,恐怕只會淪為後世的一場虛無縹緲的笑談。
在此,筆者不妨再多言幾句,以抒心中之感慨。世間有人試圖以利益分析法來解讀歷史,來評判人物,然而這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一個人若連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沒有,那麼在太平盛世,或許還有法律的約束能夠讓他循規蹈矩,但一旦身處亂世,這種人便如同脫韁的野馬,肆意踐踏道德與倫理,將世界攪得烏煙瘴氣,混亂不堪。歷史上的黃巢起義,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些為了私利而不顧一切的狂徒,最終只會將國家和民族推向深淵。
再觀後世之《隋唐演義》,雖然同樣描繪了天下紛爭的壯闊畫卷,然而其研究熱度與影響力,卻遠遠不及《三國演義》。這是為何?原因便在於,《隋唐演義》所聚焦的,不過是“名利”二字,書中的人物皆被名利所驅使,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而勾心鬥角,義氣早已被拋諸腦後。有人或許會說,李世民至少是一位名君,然而在其家族內鬥的處理上,卻實在難以令人恭維。他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或許有著無奈與苦衷,但霸佔弟媳之舉,又豈是無奈所能辯駁的?更何況,李世民還開啟了皇帝篡改史書之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筆。相比之下,劉備雖然被後人譏為作秀、義氣用事,但卻鮮有人稱其為渣滓,因為在他的一生中,始終堅守著那份難能可貴的“義”。
一個民族的存續與發展,離不開“義”字的支撐。劉關張三人所講的兄弟情義,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紐帶;而岳飛、文天祥、于謙等人所講的民族大義,則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無數先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詮釋了民族大義的真諦。如果單純用利益分析法來衡量這一切,又怎能解釋那無數先烈的英勇犧牲?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奮不顧身,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熱愛與責任。
再說句題外話,如果一個人連兄弟情義都不講,又怎能奢求他去講民族大義呢?畢竟,一個民族就是由無數個兄弟姐妹所組成的大家庭,只有家庭和睦、兄弟齊心,才能共同抵禦外侮、振興民族。因此,“義”字不僅是個人的道德準則,更是整個民族的精神瑰寶。
筆者言多必失,若此番嘮叨引起了讀者的不悅或反感,在此深表歉意。願我們都能銘記歷史、珍視當下、展望未來,共同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
且說劉諶,在老丈的言語啟發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回想著自己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那些慘劇與悲劇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不斷回放。他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想法或許太過狹隘了,只關注了眼前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更為深遠的意義。真正的目標,不應該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而斤斤計較,而是應該致力於減少世間的悲劇與苦難,讓更多的人能夠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
隨著夜幕的降臨,劉諶依然無法入眠。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思緒萬千。老丈的話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霧。他終於想明白了,自己應該追求的是什麼,自己應該為之奮鬥的是什麼。那就是減少世間的悲劇與苦難,讓更多的人能夠沐浴在和平與幸福的陽光之下。
天光漸漸泛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劉諶從床上坐起,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的遊歷之行或許該結束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追求與奮鬥也隨之終止。相反,這將是他新的人生起點,是他為實現心中理想而努力奮鬥的開始。
他收拾好行囊,走出屋外。此時的老丈已經起床,正搖搖晃晃地走向廚房準備早餐。劉諶走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老丈,多謝您的指點迷津。我已經想明白了,自己應該追求的是什麼。這場遊歷之行雖然即將結束,我也該為這個天下盡一份力了。”
老丈聞言,臉上露出了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