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關樾來到襄陽,探討救民之道
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關樾來到襄陽,探討救民之道,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彝心中暗自思量,兄長此番言行似乎略顯唐突,正欲開口相勸,卻聽劉諶已先一步言道:“樾兄,自令尊麥城之難,與祖父一同遭逢不幸之後,你四處遊歷,不知在你看來,如今天下何處治理得最為妥善?”
關樾聞得劉諶此問,心中沉吟片刻,方緩緩答道:“三國之時,世家大族盤踞各地,廣袤土地盡入其手,經濟命脈亦為其所控,黎民百姓生活之艱辛,實難言喻!”言罷,不禁長嘆一聲。想當年,他隨父親鎮守荊州,祖父雖性情傲岸,但對治下百姓卻是仁愛有加,如今百姓生活之困苦,較之往昔,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諶聞言,反問道:“關樾兄此番來到襄陽,想必也已親眼目睹襄陽之現狀,不知與你上次前來相比,可有較大變化?”
關樾抬頭望向劉諶,眼中閃過一絲感慨,答道:“王爺,上次我前來襄陽之時,城中人煙稀少,街巷冷清,而今之襄陽,與昔日相比,簡直是判若兩城!”
劉諶聞言,微微一笑,循循善誘道:“若天下之百姓,皆能如襄陽百姓這般安居樂業,那該是何等盛世!這也是我邀兄長前來之緣由。”
關樾聽罷,心中對劉諶不禁生出一絲敬佩之情,抱拳說道:“願聞王爺高見!”
劉諶此刻侃侃而談,猶如江河決堤,滔滔不絕:“天下之亂,根源在於世家豪強之壟斷與割據。若執政者能行仁政,以民為本,百姓必當感恩戴德,兄長以為如何?”
關樾聞言,點了點頭,深表贊同。他深知,仁政乃治國之本,若能得以實施,百姓之福祉自不待言。
然而,劉諶卻話鋒一轉,繼續說道:“然而,執政者未必皆是明君,地方官員亦未必皆是清正廉潔之輩。往往政令初行之時,尚能奏效,但隨著人員更迭,繁華很快便如過眼雲煙,消逝無蹤。此正是我昔日所困惑之處。”說到這裡,劉諶不禁感嘆一聲,似是在為這世間之無常而嘆息。
“後來,黃巾賊寇四起,天下再次陷入大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雖黃巾賊寇終被剿滅,但中原大地卻並未因此重歸寧靜,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戰亂之中。此中緣由,兄長可知?”劉諶目光炯炯地望向關樾,似是在期待他的回答。
關樾沉吟片刻,終是忍不住開口說道:“想必是利慾薰心之輩與野心勃勃之徒太多所致吧!”
劉諶聞言,卻搖了搖頭,說道:“非也!人皆如此,無論你我。身處一定位置,難免會被名利、野心所驅使。而一旦失去了約束與制衡,世態往往會更加惡化。”說到這裡,他有意無意地與魏永寧對視了一眼。魏永寧心領神會,迅速從袖中取出漢興會的一些資料,遞到了關樾的手中。
關樾接過資料,細細翻閱起來。只見其中詳細記載了漢興會的宗旨、目標以及未來的一些理想前景。他邊看邊點頭,似是對漢興會的理念頗為贊同。
劉諶見狀,適時地說道:“兄長可細細觀察這些資料,若有任何指教或建議,儘可暢言無諱。”
關彝也湊了過來,與兄長一同翻閱起資料來。然而,他看了沒一會兒,便覺得有些枯燥乏味,重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他心中暗自思量,這舞文弄墨之事,終究非自己所長,還是讓兄長去操心吧,自己只要跟對了人就可以了。
關樾卻看得十分入神,他一邊翻閱著資料,一邊點頭稱讚。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抬起頭來,對劉諶說道:“王爺,這資料內容頗多,我一時之間難以消化。不知能否讓我帶回去細細研讀一番?”
劉諶聞言,爽朗一笑,說道:“當然可以!你與關彝兄弟許久未見,想必有很多話要說。我已命人安排了客房,你們兄弟二人可在此小住幾日,好好敘敘舊。”
關樾聞言,心中感激不已。他深知,劉諶此舉實乃體貼入微,既顧全了他的顏面,又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這些資料。於是,他抱拳道謝道:“多謝王爺盛情款待!我與舍弟定當銘記於心。”
劉諶笑著擺了擺手,爽朗地說道:“兄長無須如此客氣!且先早些安歇,待過幾日,我們再細細探討一番!”
關彝與關樾踏入客房之後,關彝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連聲問道:“兄長啊,自麥城一戰之後,你便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若不是此番收到你的來信,我還真以為你已不在人世。這些年裡,你究竟身在何方?為何不曾回成都看看我們弟兄呢?”
關樾聞言,臉上露出一抹淡笑,緩緩道來:“想當年,我親眼目睹祖父與父親慘遭吳國奸賊毒手,母親帶著我隱姓埋名,含辛茹苦將我撫養成人。我本想待長大成人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