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流言起於四野,劉諶研讀百家,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諶這幾日彷彿與世隔絕,將自己深鎖在書房之中,沉浸於書海,企圖從那些泛黃的頁張間,汲取先賢遺留的智慧甘露。張儼與步協數次登門造訪,卻都被忠心耿耿的下人以劉諶身染沉痾為由,婉言謝絕於門外。那扇緊閉的書房門,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將外界的紛擾與他隔絕開來。

時光悄然流逝,數日之間,劉諶逐漸察覺到一絲異樣——下人竟不再稟報吳國使者來訪的訊息。這份突如其來的寧靜,讓他心中泛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漣漪,一種莫名的詭異感悄然爬上心頭。

正當他沉思之際,王僑如同一陣旋風般衝進了書房,小臉漲得通紅,氣喘吁吁地喊道:“義父,外面有人在說你的壞話!”言語間,滿是孩童特有的純真與憤慨。

劉諶聞言,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隨即伸手輕輕撫摸了王僑的頭,語氣溫和地說:“哦?說來聽聽,是誰在議論些什麼?”

王僑委屈地癟了癟嘴,將這幾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娓娓道來:“孩兒這幾日外出遊玩,偶遇幾個孩童,他們四處散佈流言,說蜀國之人皆是背信棄義之輩,尤其是劉諶,欺騙了吳國,自己卻獨享了好處。孩兒聽罷,心中憤憤不平,便與他們爭辯起來。可孩兒嘴笨,說不過他們。義父,我們蜀國真的如他們所說,是沒有信義的國家嗎?”

劉諶聽完,心中已然明瞭,這分明是吳國使者暗中散佈的謠言,企圖挑撥離間。他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一旦流言蜚語傳入皇兄耳中,張儼與步協恐難逃責罰,而吳蜀之間的聯盟也將岌岌可危,風雨飄搖。

然而,要平息這場流言風波,又談何容易。吳國使者的要求苛刻至極,難以滿足。劉諶心中五味雜陳,思索片刻後,他輕聲安慰王僑:“僑兒,莫急,此事義父自有計較。”說罷,他轉身吩咐道:“你去請範伯父過來,我有要事相商。”

不多時,範長生便匆匆趕至書房。劉諶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告知,範長生聽罷,眉頭緊鎖,沉吟片刻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此事棘手,我們唯有請太守出面,控制輿論,儘量減緩流言的傳播速度。”

劉諶聞言,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知此乃目前唯一可行之策。他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隨即迅速安排下人,將此事稟報給太守,希望太守能儘快採取措施,平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

隨著太守親自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壓制那如野火燎原般蔓延的流言之中,流言的傳播範圍與速度果真減緩了許多。劉諶心中那塊懸著的巨石也稍稍落了地,他屢次派遣下人外出打探訊息,每一次帶回的訊息都讓他焦慮的情緒得以一絲絲地緩解,直至逐漸平靜下來。

這幾日,劉諶難得享受到了片刻的清閒時光。他沉浸於先秦的典籍之中,諸子百家的智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求知的道路。他細細品讀,從法家的嚴謹到儒家的仁愛,再到道家的逍遙,每一部典籍都讓他如獲至寶。不僅如此,他還時常邀請範長生共聚一堂,兩人或坐或立,或侃侃而談,或靜靜聆聽,就著古籍中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劉諶讀得越多,心中的疑惑也隨之增多。這一日,他手持法家典籍,眉頭緊鎖,沉聲道:“孤觀法家之書,深知其能富國強兵,然治世之道卻過於嚴苛,民不堪其苦;儒家典籍雖能治世,卻又時有迂腐之嫌,難以變通;道家講求自由,然社會若任其自由發展,必生不平衡之弊。先生博學多才,不知可有教我之法?”

範長生聞言,心中亦感棘手。他輕輕端起茶杯,淺酌一口,沉思片刻後,緩緩道:“治國之道,非一成不變,需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國家貧弱之時,當激發百姓之熱情,使之奮力向前;社會發展之時,朝廷應放寬管制,以免民眾因束縛太多而手足無措;國家富強之時,則當加強約束,以防問題滋生,保持社會之穩定和諧,此乃要務也。”

劉諶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即又皺起了眉頭:“先生所言極是,然作為執政者,未必能對社會之現狀瞭如指掌,此問題又當如何解決?”

範長生微微一笑,侃侃而談:“此問題需從兩方面著手。一則要啟發民智,使百姓明理懂事,能辨是非;二則要開啟民眾與執政者之特殊通道,使民間之聲音能上達天聽,執政者亦能體察民情,順應民意。”

劉諶聞言,心中豁然開朗,卻又隨即陷入了新的難題之中。他嘆道:“啟發民智,實非易事。一則書本資源稀缺,民眾難以獲取;二則大部分書本皆控制在世家之手,百姓欲讀書而無門。若啟發民智阻力頗大,如之奈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逆襲:腹黑少將高調寵

末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