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章 煮茶論戰,太平之道,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遣精銳之師,以拒敵於國門之外,如此,或許能暫解燃眉之急!”道長輕描淡寫地述說著,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超然於世俗紛爭之外的淡然與灑脫,彷彿這世間的烽火連天、刀光劍影,都與他這方外之人並無太大幹系。

劉諶聞言,眉頭微微蹙起,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他心中徐徐展開。畫卷中,既有金戈鐵馬、烽火連天的壯闊,亦有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的悽苦。他接過道長的話茬,聲音沉穩而深邃,彷彿能穿透歲月的塵埃,直達人心的最深處:“然而,拒敵之舉,絕非兒戲。需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乃兵家之常理。軍需物資,乃戰爭之根本,無物資則無以養兵,無兵則無以拒敵。而軍需之充沛,又必仰賴國庫之充盈。國庫若要充盈,增加賦稅便在所難免。試想,若逢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佳年,百姓收成頗豐,增加些許賦稅,或許還能勉強承受,不至傷筋動骨,影響生計。但若是災荒頻仍,百姓本就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困苦不堪。此時再增賦稅,無疑是雪上加霜,百姓之苦,將何以堪?此等情形,道長可曾深思其背後的無奈與悲涼?”

他說到此處,稍稍停頓,目光如炬,彷彿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接著,他又丟擲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聲音中帶著幾分沉重與憂慮:“道長可曾深思,那外族為何屢屢侵犯我中原大地,掠奪我百姓財物?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生性殘暴,只知殺伐擄掠嗎?”

道長聞言,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傲然答道:“蠻夷之族,生性殘暴,只知殺伐擄掠,此乃其本性使然。他們猶如豺狼虎豹,何須深究其行為之緣由?只需以鐵血手段,將其擊退便是。”

劉諶聞言,輕輕搖頭,目光中閃爍著智慧與深邃的光芒:“道長之言,雖有其理,卻未盡然。道長治下,亦有如李輔這等出身蠻荒之人,然而其心胸品性,與漢人又有何異?李輔非漢人子孫,卻能融入漢文化,習得禮儀廉恥,以吾觀之,此子必成一代英才。此中緣由,道長可曾細思?難道僅僅是因為其在漢民之地久居,便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些嗎?恐怕其中還有更深層次的緣由,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他故意一頓,似在等待對方的回答,又似在引導對方深入思考這背後的奧秘。道長沉吟片刻,方緩緩言道:“想必那李小子,在漢民之地久居,日日受漢文化之薰陶,故而能學會禮義廉恥之道。此等事例,雖不常見,卻也並非沒有可能。畢竟,人性本善,只要給予足夠的教化與引導,蠻夷之人亦能成為文明之士。”

劉諶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堅定與無奈:“道長所言,雖有其理,卻與事實相去甚遠。吾遍覽史書,雖未有明文記載,但細細品味,仍能從字裡行間尋得蛛絲馬跡,窺見那蠻夷侵我中原、掠我百姓之真相。蠻夷侵我中原,掠我百姓,其原因並非僅僅因為他們生性殘暴,而是有著更為複雜的背景與緣由。一是災荒之年,生計無以為繼。蠻夷之地,雖不擅長耕種,但亦有普通百姓,以放牧為生。然而,放牧亦需天時地利,若遇災荒之年,牲畜大量死亡,百姓飢寒交迫,生計無以為繼。為了生存,他們只能鋌而走險,侵擾中原以求生存之道。二是梟雄崛起,統一蠻族,圖謀擴張。蠻夷之地,部落眾多,各自為政。然而,一旦有梟雄之主崛起,振臂一呼,便能統一蠻族,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此等梟雄之主,往往野心勃勃,圖謀擴張,而中原大地便是其眼中的肥肉,是他們實現野心的最佳舞臺。三是貪戀中原之財物,心生覬覦。中原大地,物產豐饒,衣食無憂,更有無數珍寶財物,令人垂涎三尺。蠻夷之人,未曾見識過如此繁華富庶之地,自然心生貪念。此等貪念一起,便如野火燎原,難以遏制。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掠奪中原的財物,以滿足自己的貪慾。”

他繼續說道:“故而,武帝時期,面對蠻夷之侵擾,朝廷不得不傾全國之力,派大將軍衛青和冠軍侯霍去病相繼帶兵出征,以抗蠻夷。他們身先士卒,英勇奮戰,終於將蠻夷之敵擊退至千里之外。雖然這場戰爭導致了民生疲敝,經濟衰退,但卻也保境安民,護佑了境內子民免受蠻夷之荼毒。此等壯舉,至今仍值得我們銘記與傳頌。”

道長聽罷,神色凝重,彷彿被劉諶的話語觸動了內心深處的某根弦。他沉思片刻後問道:“諶小友所言,確有其理。然則,彼此紛爭不斷,民生何以安寧?小友可曾想過,有何良策可解此困局?使天下蒼生免受戰火之苦,共享太平盛世?”

劉諶聞言,長嘆一聲,眉頭緊鎖,彷彿有千斤重擔壓在心頭。他緩緩言道:“某正因無良策,而為之苦惱。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逆襲:腹黑少將高調寵

末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