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善謀者當百萬之兵
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善謀者當百萬之兵,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皇帝劉璿與一眾大臣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漸漸模糊,蜀兵們也開始踏上了歸途。他們的步伐雖略顯沉重,卻難掩那份深藏於心的疲憊與勝利的喜悅交織之情。他們緩緩行進,如同凱旋的勇士,逐一回到了各自的軍營之中。
然而,在這份短暫的歡愉背後,劉循的心中卻如同被一片陰雲籠罩,難以釋懷。他深知,今日的小勝不過是漫長戰爭長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雖然暫時挫傷了敵軍計程車氣,但蜀軍所面臨的困境依舊嚴峻。若明日敵軍大軍壓境,正面交鋒,蜀軍的勝算無疑如同風中殘燭,岌岌可危。
這份沉重的憂慮讓劉循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當機立斷,下令迅速召集眾位將軍,于軍營之中緊急商議應對之策。營帳之內,燭火搖曳生姿,將一張張凝重而堅毅的臉龐映照得分明。今日的勝利如同一股暖流,注入了原本沉默寡言的將領們的心田,他們紛紛開口,各抒己見,營帳內頓時充滿了熱烈而緊張的氛圍。
將領們的發言各具特色,有的信心滿滿,斷言明日正面交鋒必勝無疑;有的則主張設下埋伏,讓敵軍有來無回;更有甚者,主動請纓,聲稱只需率領兩千精兵,便能將魏軍殺得片甲不留。這些豪言壯語雖然振奮人心,但在劉循聽來,卻如同空中樓閣,缺乏實際可行的根基。
為了檢驗這些將領的決心與信心是否真實可靠,劉循試探性地提出了一個建議:“諸位將軍,既然你們如此有信心,不如我們立下軍令狀,以生死相托,確保所言非虛。”此言一出,原本熱鬧非凡的營帳頓時陷入了一片沉寂。將領們的神色變得複雜而微妙,有的面露難色,有的低頭不語,還有的欲言又止,最終都選擇了沉默。
這份沉默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劉循深知,此時的沉默並非因為將領們缺乏勇氣或決心,而是因為他們深知戰爭的殘酷與複雜,不敢輕易許下無法兌現的諾言。
就在這時,劉諶的聲音如同一股清流,打破了這份沉重的沉默。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帶著幾分期待與自信:“劉將軍,我心中有一個尚不成熟的想法,或許有些稚嫩,但我認為它值得我們單獨深入探討一番。不知劉將軍意下如何?”
劉循聞言,目光微閃,他深知劉諶雖然年輕,但常常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於是,他點頭應允:“北地王客氣了,有何高見但說無妨。既然人多嘴雜恐有不便,那今日的軍事會議便暫且解散。諸位將軍請先回去休息,養精蓄銳,明日早晨我們再次集會,共同商討下一步的部署。”說完,他向眾位將軍下達了命令,營帳內的氣氛這才稍顯輕鬆。
將領們陸續走出軍營,只剩下張紹和關彝兩人時,劉諶再次開口。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期待與信任:“張叔、關兄,二位都是智勇雙全之人,我深知你們的才能與見識。我有一個初步的構想,或許能為我們帶來轉機。不知二位能否留下來,一同探討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
張紹與關彝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堅定與信任。他們點了點頭,示意劉諶繼續說下去。
劉諶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我的想法是,如今師篡已死,此人曾是司馬昭精心安排在鄧艾身旁的監軍。他的死無疑在鄧艾與司馬昭之間埋下了一顆隱患的種子。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派遣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在明日軍中對壘之時前去勸降鄧艾。當然,這勸降只是表面文章,實則是以言辭巧妙激怒鄧艾,誘使他主動攻擊我軍。”
說到這裡,劉諶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在劉循、張紹、關彝三人臉上掃過。只見他們面露驚異之色,似乎對這個計劃既感到意外又充滿期待。他們剛要發問,卻又被劉諶的話語打斷。
“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一點,鄧艾身為百戰名將,其智謀與洞察力絕非等閒之輩。他一旦看出我們的真正意圖——即激怒他使其進攻,那麼他必然會謹慎行事,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一來,我們不僅能拖延明日的戰況,還能為後續的戰略部署贏得寶貴的時間。而且,即使鄧艾沒有上當,我們的勸降行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他的心神,為我們的戰鬥增添一絲勝算。”劉諶說到這裡,目光炯炯地看向劉循等人,等待著他們的回應。
劉循聽罷,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個計劃雖然巧妙,但人選卻至關重要。一旦選錯人,不僅無法激怒鄧艾,反而可能暴露我軍的意圖,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他沉吟片刻後問道:“此計雖妙,但人選卻需慎之又慎。那麼,究竟誰才是那個能言善辯,又能讓鄧艾信服的人呢?”
劉諶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人選嘛,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