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漢中暫歇,東線的變化
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漢中暫歇,東線的變化,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紛至沓來的訊息如潮水般湧至,鍾會逐漸撥開了迷霧,對蜀軍援軍的來源有了清晰的認知。東側之援,源自那定軍山的巍峨蜀營,因地理之便,竟使得斥候的敏銳嗅覺未能提前捕捉到其蹤跡,彷彿是夜空中悄然掠過的流星,無聲無息。而西側之援,則來自遙遠的下辨之地,據那潛伏於暗處的探子密報,這支援軍人數約莫三千之眾,他們是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如幽靈般悄無聲息地抵達蜀軍營寨之西,成為了鍾會心頭揮之不去的謎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眉頭緊鎖。
更為棘手的問題接踵而至,蔣舒的叛變如同晴天霹靂,他不僅帶走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更將漢中的魏軍佈防、後勤儲備等核心機密,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蜀軍。這一變故,無疑讓鍾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深知,此刻若貿然進攻,無異於自曝其短。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鍾會做出了決定——暫避鋒芒,先穩固根基,恢復實力,以待時機。
正當鍾會沉浸在複雜的思緒中時,他忽地想起了什麼,目光變得堅定起來,轉頭問道:“諸葛緒將軍那邊,新的聯絡方案可曾準備妥當?”
一旁的小校聞言,臉上頓時洋溢起了興奮之色,他快步上前,手中捧著一隻羽翼豐滿的信鴿,回答道:“已然就緒,大人!”在這三國紛爭的時代,信鴿雖已初露鋒芒,成為戰場上傳遞資訊的利器,但因其訓練週期長,且戰局瞬息萬變,往往難以發揮其最大效用。然而,鍾會卻深諳其重要性,為了加強與諸葛緒及下辨方面的溝通,他特地訓練了一支精幹的信鴿隊伍,以備不時之需。
望著那振翅欲飛的信鴿,鍾會的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安心。他知道,有了這些信鴿,即便是最緊急的情報與部署,也能迅速傳達至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連番的激戰,使得魏國和蜀國在漢中之地的部隊皆疲憊至極,彷彿被無盡的戰火榨乾了最後一絲力氣。終於,戰事暫歇,迎來了一個短暫而寶貴的休戰期。
在東線那廣袤無垠的揚州戰場,夜幕悄然降臨,為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紗衣。整個戰線綿延數百里,魏、吳兩國計程車兵皆進入了停戰狀態,彷彿兩股洶湧的波濤在短暫的平靜中蓄勢待發。然而,這表面的寧靜背後,卻隱藏著雙方將領與士兵難以言說的苦楚。前進,困難重重;後退,則可能遭遇敵軍的迅猛反擊,甚至魏軍連撤回城池的機會都渺寥如煙。面對如此僵局,丁奉與石苞兩位將領,在無奈之中達成了一項口頭約定——採用古老的約戰模式,以戰止戰,不約則不打,雙方均可退出對方的視線範圍,以尋求一絲喘息之機。
於是,魏、吳兩國的軍隊在相距二十里的地方,迅速搭建起了各自的營寨,宛如兩座對峙的山峰,各自蓄勢,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持久戰。營寨內,軍旗獵獵,士氣雖疲卻不墜,雙方都在默默積蓄著力量,等待那決定性的時刻。
而在吳國建業的黃龍殿內,氣氛卻異常凝重。吳景帝孫休端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鎖,似乎連那威嚴的龍椅都無法承載他內心的重壓。丞相濮陽興與左將軍張布,兩位朝中重臣,正就後續的部署安排展開激烈的爭論。
濮陽興首先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憂慮:“陛下,當前我軍與魏軍已形成對峙之勢,雙方實力相當,難分伯仲。然而,我國的後勤補給遠不及魏國雄厚,長此以往,恐難以為繼。因此,臣建議向魏國提出和平停戰的意向,雙方軍隊各自撤回本土,休養生息。若日後局勢有變,再行出兵北伐,此為上策。”言罷,他目光堅定地望向孫休,期待得到君主的認可。
張布聞言,頓時怒不可遏,反駁道:“丞相此言差矣!昔日你力主北伐,如今卻要士兵無功而返,豈不是徒耗國力,更有資敵之嫌?我軍雖與魏軍勢均力敵,但蜀軍在魏國境內屢有戰功,這說明吳蜀兩國聯合攻魏,擴大戰果的可能性極大。若我軍此時退出,獨留蜀軍在前線作戰,不僅違背了盟約,更可能讓吳國陷入危境。若蜀軍敗,魏國勢必乘勝追擊,吳國何以自安?”
濮陽興聞言,臉色微變,但隨即恢復了平靜,反駁道:“張將軍此言謬矣。吾曾親赴軍營,深知我軍雖戰力不俗,但因對魏戰果稀少,軍士心中難免產生畏魏之情。如今雙方勢均力敵,我軍士兵若心生退意,後果不堪設想。再者,從成都之戰來看,蜀軍雖大敗魏國,但若無我軍配合,蜀軍不會戰敗,只是無法攻取漢中罷了。現我軍後勤雖尚能支撐,但若戰事遷延日久,國庫必將空虛,將來何以繼之?”
張布抓住濮陽興話語中的漏洞,迅速反擊:“丞相所言,不過是對我軍將士的貶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