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死的風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這個皇帝不好當!,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凍死的風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的朝堂之上,氣氛一度陷入了短暫的沉寂之中,彷彿整個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連空氣都變得沉重而壓抑。然而,這種寧靜並未持續太久,很快,一陣激烈的爭吵聲便如同狂風驟雨般打破了這份沉寂。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之聲此起彼伏,整個朝堂瞬間變得喧鬧異常,宛如一鍋沸騰的開水。

要知道,在宋朝之前的那些歲月裡,朝廷中的官員們可大都是文武雙全、才華橫溢之輩。他們不僅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擁有著淵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智慧;更是有著過人的武藝和非凡的膽識,能夠在戰場上披荊斬棘,立下赫赫戰功。因此,當爭論達到激烈之處時,有些情緒激動的官員甚至會毫不猶豫地捋起袖子,擺出一副要大打出手、一決高下的架勢來。這場景,既讓人感到好奇,又讓人忍俊不禁,彷彿是一出精彩絕倫的戲劇正在上演。

“敢言投降者,其罪當誅,其行可恥!”主戰派的官員們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地喊道,他們的聲音如同雷鳴般響徹朝堂,充滿了對投降行為的深深痛恨與不屑。

“哼!窮兵黷武之輩,只知一味死戰,卻不懂得審時度勢,乃是真正的愚不可及!”投降派的官員們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他們的言辭犀利如刀,直指主戰派的痛處。

這一日,蜀漢朝堂之上可謂是熱鬧非凡,也是最為混亂的一天。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紛繁複雜的交響樂,讓人目不暇接,耳不暇聽。

劉璿初登大位,尚未穩固根基,便遭遇瞭如此棘手的局面。見到朝堂上這番陣勢,他嚇得不輕,臉色微微發白,心中暗自嘀咕:這究竟是如何是好?下面的大臣們如同連珠炮般滔滔不絕地說著話,旁邊還夾雜著罵聲與爭吵聲,聲音嘈雜不堪,他壓根就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麼。可憐的劉璿,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風暴,根本反應不過來,只能愣愣地坐在龍椅之上,不知所措。

“百官暫且出宮待命,此事容後再議。”劉璿終於鼓起勇氣,試圖平息這場爭吵。然而,他的聲音在嘈雜的朝堂中顯得如此微弱,彷彿被淹沒在了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朝臣們聽到這個訊息後,更是炸開了鍋。他們議論紛紛,情緒難以平復,彷彿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陷入了混亂與動盪。鄧艾的兵馬已經逼近成都城外,那震耳欲聾的戰鼓聲和急促的馬蹄聲彷彿就在耳邊迴響,讓人心驚膽戰。此刻,朝廷內部對於是戰是和仍然爭論不休,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時間緊迫,形勢危急,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然而,眾人卻彷彿陷入了無盡的爭論之中,無法自拔。

諭令已經由黃慶——那個黃皓的乾兒子,尖細著嗓子傳達了多次。他的聲音迴盪在空曠的大殿上,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激不起大臣們絲毫退卻的漣漪。他們彷彿事先約定好了一般,沒有一個人挪動腳步,只是輪番上前,滔滔不絕地陳述著各自的見解與立場。他們的言辭之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與執著,彷彿自己的意見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說完之後,他們又不約而同地退回原位,目光如炬,死死地盯著坐在龍椅上的劉璿。那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審視,彷彿要將這位年輕的帝王看穿一般。劉璿被這陣仗嚇得臉色更加煞白,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雙手緊握著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幾乎要嵌入木頭之中。他從未見過如此激烈的朝議,更未料到自己的諭令竟會如此無力,彷彿一張廢紙般被眾人忽視。

旁邊的黃慶也是汗流浹背,不時用衣袖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他心中暗自嘀咕:這朝堂之上,何時變得如此風起雲湧、波譎雲詭?連皇上的話都不頂用了,這可如何是好?他不安地瞥向劉璿,眼中閃過一絲擔憂與無奈。

劉璿此刻心中五味雜陳,他終於明白了父皇退位的苦衷。這些朝臣們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難以打交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一場軒然大波。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試圖尋找一絲破局的契機。

就在這時,他彷彿捕捉到了一抹希望的曙光——諶弟今日也在列。諶弟歷來反對投降,立場堅定,是朝廷中的一股清流。何不聽聽他的意見?或許他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況且,自己的皇位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在其中,他應該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吧。

想到這裡,劉璿的目光變得堅定起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道:“北地王,你有何見解?何不道來,讓朕聽聽你的高見。”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決心。

眾人聞言,紛紛將目光投向北地王劉諶弟,期待著他的發言。劉諶見狀,也不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逆襲:腹黑少將高調寵

末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