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借刀殺人,狗在楚營,醉青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邦氣憤的原因是現在外面到處傳唱常威那句話:“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而他前腳剛宣佈與匈奴和親,後腳就冒出這話來,這不是赤裸裸的打臉嗎?
現在外面流言四起,說他劉邦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之前除異姓王那麼利索,都是靠使陰招來的,而堂堂正正和匈奴人決戰,卻被匈奴人打得奶奶都不認得,現在當起龜孫子,給匈奴送女人又送錢,卑躬屈膝,喪權辱國。
聽到這風言風語後,劉邦勃然大怒,當即就要派人徹查,非要把那些躲在暗處的小人都抓出來碎屍萬段。
然並卵,被抓的人全是死士,一看逃不掉就直接服毒自盡,一個活口都沒留下,事態反而愈演愈烈,不少百姓、士子聚集在宮門之前請願,要求取消與匈奴的和親之事。
這可讓劉邦騎虎難下了,不取消和親,民憤難平,但取消和親,匈奴那邊就不好交代了,沒準又要再度興起大戰。
先不說打不打得過,就算打贏了,那也是耗費國力,而且還會影響自己率先剷除異姓王的大計。
時間久了,等異姓王地盤穩固,成尾大不掉之勢,到時想除掉他們就難了。
本來劉邦還打算禍水東引,說這一切都是項羽的陰謀,因為這句話最早就是出現在泉州生產出來的紙張之上。
可他劉邦一個人都沒抓到,不但沒證據,而且和項羽決裂,還會影響到他日後對項羽的剿滅,為了日後的大計,劉邦不得不吃下這個啞巴虧了,誰叫項羽才是他的心腹大患呢。
由於張良早早隱退,劉邦身邊只有陳平這個謀士,不得已之下,劉邦只能把陳平叫過來問計了。
陳平一聽劉邦相召,就猜到是什麼事了,畢竟和親之事外面鬧得沸沸揚揚,他不聾不瞎,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事雖是麻煩,但他心中早有定計,於是跟著侍者前去一趟。
果不其然,劉邦一見他到來,就火急火燎地問道:“愛卿,和親之事你說咋辦好?取消還是不取消好?”
陳平裝作一副為難的樣子,沉吟良久,才慢慢說道:“陛下,你覺得民憤危害大,還是匈奴人危害大?”
“當然是民憤,但匈奴那邊不解決好,也會直接影響國策。”劉邦隱晦道。
“兩害相權取其輕,民憤不平,則國不穩。至於匈奴之事,只能徐徐圖之了。”
陳平看到劉邦還在糾結,於是繼續說道:“其實陛下可以借匈奴南侵的名義,逼迫諸王出兵,以此來削弱各國的實力。
加上代、趙兩地本為一體,與匈奴也有深仇大恨,屆時匈奴大軍南侵,大王完全可以強徵趙國士卒出戰,無論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的家園,趙國都不能置身事外。
何況,趙王張敖生性懦弱,但其臣子多是其父張耳門客,生性暴烈,只要陛下故意欺辱趙王,趙國臣子必不能忍,到時只要他們有什麼出格舉動,陛下可一戰而定之。
劉邦聽後,眼睛大亮,擊掌讚道:“妙啊。”
陳平這辦法就是借刀殺人,尤其是趙國,基本就是被摁在地上狂抽血了。
沒辦法,柿子挑軟的捏,誰叫張敖就是個紈絝子弟,哪有父輩打江山時的狠勁和血性。
他不反抗還好,一旦反抗,劉邦的大軍可不是吃素的,到時絕對會教他做人。
想到這,劉邦狠狠地誇了陳平一頓,給他畫了一個大餅和問了一下將作監最近的情況,就放他離去了。
隨著劉邦政令頒佈,大漢的百姓無不振奮,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硬氣起來,而不是當一個軟蛋。
天下各國收到訊息後,都不得不捏著鼻子派兵馬助戰,雖然他們都知道這些兵馬會打水漂,但誰敢逆勢而行?
抗擊匈奴可是民心所向,誰不出兵,到時只怕自家大門都要給百姓潑糞或者直接被人在背後戳脊梁骨了。
而臧荼收到訊息後,當即表示他們燕國直接在東面牽制匈奴人,關鍵時刻給匈奴人致命一擊。
聽到這話,劉邦也是無可奈何,沒辦法,誰叫人家燕國直接和匈奴人接壤呢,人家的理由合情合理,因此,臧荼成了唯一一個沒被薅羊毛的人了。
如果說最鬱悶的當屬劉敬了,因為和親的策略就是他提出來的,本來一切都已經談好,再過多一段時間,將公主和嫁妝送過去,就算徹底完成任務了,而他劉敬也會成為大漢的功臣。
沒想到,自己苦心策劃,竟然被一句話給毀了,現在直接變成賣國賊,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