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古代怎麼生火的,狗在楚營,醉青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需要打火石引燃罷了,就算這樣,這也比項羽生火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永續性也比較強。
不然一群人抽菸,單單引火都得花多長時間了,等最後一個人點燃,第一個只怕早就抽完了,這不是扯淡嗎?
其實常威沒想到的是,大家用一根菸引燃下一根就行了,壓根就沒必要再度生火。
而常威火摺子和火柴的想法在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想到,而且做出了成品,不過此時此刻,常威已經成為他們的祖先了。
我國最早記載的火柴於公元577年由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宮女發明,用木棒蘸取易燃的硫磺或者直接將硫磺粘在木棒上,把這些木棒靠近火石,利用火石撞擊產生的火星引燃。
北宋名臣陶谷在《清異錄》中提到過有時夜裡要起床,光點火都要很長時間,於是有人用杉木條整個放在硫磺裡侵染,儲存起來備用。
那時的人們將此稱為引光奴,後來這種東西進入市場售賣,更名為火寸條。
這時候的火寸條自身不能生火,同樣需要火刀火石撞擊產生的火星才能生火,這種火寸條其實更像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火柴的改良版。
至於火摺子更是早就出現了,被稱為古代黑科技。
古人將白薯蔓在水中浸泡後取出捶打,而後加入棉花蘆葦等再次浸泡捶打,曬乾後加入硫磺、硝石、松香等易燃物。
最後取出擰成繩子用紙裹好,點燃後放入竹筒裡蓋上蓋子,人為造成缺氧使之不能充分燃燒。
等到用的時候拔開蓋子吹燃或者搖晃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就能復燃。
但由於原料昂貴製作過程複雜,古代一般只有權貴才能用得起火摺子,所以古裝電視劇中窮人家還用火摺子是不符合實際的。
當項羽看到常威又準備讓元芳找工匠搗鼓新東西出來,眼中滿是興奮之色,因為常威每次搞出來的東西基本都會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分明就是有一大波錢財正對著自己招手,準備投懷入抱。
就在項羽高興的同時,身在長安皇宮的劉邦正暴跳如雷,大罵道:“飯桶,一群飯桶,讓你們幹一點小事都幹不好,要你們有什麼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