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元芳,你怎麼看?,狗在楚營,醉青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他們準備渡江南下,與項羽決一死戰時,這才收到項羽帶領楚軍南下閩越的訊息,一時間整個漢軍大帳直接炸了窩,只見一人出列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看到這人時,劉邦瞬間知道他想說什麼了,這讓他頭大如鬥。

出列的人正是閩越王無褚,此次楚漢爭霸,他可算是出了大力,帶領了族中近十萬閩中軍加入了劉邦的陣營。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平百越,百越之君挽首繫命委命下吏。無諸被削去王號,廢為“君長”。秦王朝在閩越故地設定閩中郡。

秦朝末年,閩越王無諸率閩中兵將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反秦大起義,與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接著他又看到了項羽的殘暴,因此參加了漢高祖劉邦對楚霸王項羽的戰爭。

閩中軍驍勇善戰,悍不畏死,在與項羽的作戰中可是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看到無褚這模樣,劉邦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無褚希望漢軍能出兵支援閩越,但他卻不想過去啊。

只因閩越遠離中原,要去閩越就必須要乘船渡海,而漢軍大多是秦人,基本都是旱鴨子,出了海不暈船就不錯了。

而且項羽之前可是購買了不少船隻,韓信前前後後收集的船隻都不到兩千艘,而且大多以小船為主,壓根和項羽的水軍沒辦法比,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傻子都不會幹這種事,更何況是他劉邦?

至於從陸路進攻,他想都沒想過,森林中不但蛇蟲鼠蟻多不勝數,還有瘴氣瀰漫,到時怕是沒找到楚軍就死傷大半了,難道自己千里送人頭嗎?

更何況現在漢軍糧食也極度短缺,要不是有蕭何咬著牙支撐著,漢軍早就潰散了,當初要不是糧草緊張,哪至於要和項羽簽下鴻溝協議?

現在關中不用想也知道餓殍遍地了,還想勞師遠征閩越,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想到這,劉邦給張良使了個眼色,張良當即心領神會,出列道:“閩越王請稍安勿躁,閩越之事,漢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但現在項籍已經遠遁,我們還是先行商議下一步該如何應對吧。”

東甌國的歐搖也趁著把無褚給扶起來的機會,在他耳邊嘀咕了兩句,無褚聽後,立刻止住了哭聲,一臉凝重地看著他。

待無褚回到自己的原位之後,劉邦當即說道:“大家說一說各自的想法吧。”

一時間,帳中的人各抒己見,但表達意思大同小異,就是現在項羽溜了,仗也打完了,那就該論功行賞,然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之後好好享受人生得了。

至於韓信,他倒是想打,但他也知道漢軍現在已經是疲憊之師,關鍵是船隻不夠,他也只能望洋興嘆,於是也只能隨大流了。

無褚看到這種情況,也知道請援軍沒戲了,看到在場之人都興高采烈的,他也不敢掃了大家的興,只能站在一邊默不作聲了。

看到在場的人意見統一,劉邦也是滿心歡喜,心道:“終於贏了。”

此刻的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登上皇帝的寶座了,畢竟現在他已經五十有四,早就過了天命之年。

漢五年,正月,韓信等諸侯及群臣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

劉邦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

劉邦依照古禮“三讓”,然後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同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山東定陶泛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

劉邦即皇帝位後,王后呂雉改稱皇后,太子劉盈稱皇太子。

同時,劉邦分封了天下,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韓王信為韓王、吳芮為長沙王、英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張敖為趙王,這七個都是異姓之王。

漢初之治為郡國制,中央實行三公制,地方實行分封制,郡縣和封國並存,諸侯之封有稅收而無軍事行政之權,王國之封有獨立政治軍事之權。

簡單來說,這七個人的封地基本就是軍政獨立的王國,這也是劉邦為什麼後面要除掉他們的原因,只因他們嚴重威脅了西漢的統治。

當然,剛稱帝后的劉邦第一件事就是要剷除項羽的餘孽,因此,他首先派兵攻打為項羽而叛漢的臨江王共尉。

共尉的父親是臨江王共敖,是項羽的心腹,就是他和吳芮,還有英布三人聯手在長江中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當不成謀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躺平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