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百六十五章 開封供銷總社,掀翻滿清,華夏大航海時代,鋼鐵工業2,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在華夏這片大地,三億四千萬人口,只有一千多萬在外從事各類其他行業,但也都是青壯年,有三千多萬人靠著他們生活,剩餘的三億全部都是農民。

而隨著東北大開發,廣袤的平原開始建立起一個個巨大的國有大農場,上千臺農用機械作業,正在改變著華夏的糧食供給,華北平原上也在推行一些農用機械,讓耕地變得簡單,解放更多的人出來。

鹽業由國家政府掌控,在海邊大規模曬鹽,四川的井鹽也開始大規模機械開採,使得一斤鹽的價格已經減少到五元,一人一年消費十五到二十元,大大降低了百姓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又是一年新年,十六年積聚,各地百姓均有餘糧,家中到年底也能買些新衣服,一些肉和各地到來的新東西等。

這時也是各地商品交流的最繁忙時間,平均每人年底消費五十元,那也是將近兩百億元的市場。

而今年,多了一些不一樣,在各地縣城和大的集鎮,都開了一家供銷合作社,是由商貿部牽頭,國家與地方聯合出資,實現國家、省、府、縣四級供銷社覆蓋全國,總計三千七百多個供銷社。

一年籌備,三四個月的試運營,一直到年底才大致弄清楚各地農副產品的情況,並且開通了各地供銷社貿易渠道。

在各地的全力配合下,在年底的這個時間,充斥著當地需要以及各地特色產品的供銷社正式宣傳開業。

而在開封,一家供銷社也開始營業,趕在最後半個月讓各地商品在華夏的國都出現,在京城打好招牌,那才好在其他地方賣。

從江南的絲綢、刺繡、茶葉,到四川的蜀錦、茶葉、新鮮蔬菜水果等,長江的刀魚等珍貴魚類也坐著火車從武漢幾個小時就送到開封。

東北的人參、鹿茸等名貴山珍奇獸,沿海的海魚蝦蟹,雲南的山珍野味,幾乎沒有什麼是這個供銷社沒有的。

華夏百姓供銷總社,融合全國各地商品,在距離開國升旗廣場不遠處建立起的一棟龐大建築。

建築主體鋼筋水泥,輔以各地採購而來的巨大木材,三人合抱的紅木也有不少,以上千名工匠參與設計建造,耗費上億元,但是作為供銷總社,又十分正常,儘管供銷社的運營還在持續改善,其流通貨物已經超過五十億元了,也賺了上億元。

建築面積十畝,是一個巨大的圓環建築,中間有個兩畝地大小的廣場,高三十公尺,總計六層,一至四層為供銷總社貨物賣場,有著來自各省縣以及海內外商品,包羅永珍,哪怕不買東西,在裡面逛一逛都開了眼界。

最上面兩層則是各地商會的產品,由各地商貿公司或工廠作坊把各自優秀的產品放在其中。

在開業第一天,門口廣場舞龍舞獅十分熱鬧,三百六十五個巨大的煙花等待著晚上綻放,無數從各地趕來的人等待著。

葛風就在五樓租了一個五十平方的鋪面,每年租金就五百銀元,並且每年都會適當漲價,以符合市場經濟發展。

在他的店面裡,東北到來的鹿皮熊皮虎皮,百年人參、鹿茸等許多山貨,還有最新開闢的水田種的水稻。

要說這水稻,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一千多年前,這裡就有零星種植水稻的傳統,等到華夏大開發,就有當地百姓發現黑龍江畔有這麼一處種植的水稻口感十分好,於是在復興十五年就開始在部分地區推廣種植水稻。

直到復興十六年,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十萬畝,水稻伸受當地人的喜愛。

葛風在東北這片黑土地流轉,尋找著當地可以銷往全國的產品,就發現東北產的大米要比南方的更加好,比絕大多數地方的口感都好,香味也更加濃郁,他便覺得這放在以前必定是皇室貢品,現在可以作為優秀特產。

在外面,他租了一個倉庫,運來了五百鈞東北大米,店鋪裡放了兩千斤,並且為了凸顯東北大米的優秀,在店鋪門口,他特意使用小煤爐蒸出來大米吸引眾人。

果然,走到他店鋪五十公尺範圍內都會被這個特殊的方式吸引到,一種東北的農產品就這樣走進中原百姓生活。

抬頭看向上面的招牌:渤海物產,門口豎著的牌子上寫著:初唐新米,盧城之稻,渤海物產,歡迎免費品嚐。

從初唐開始種植,到如今重入世人眼中的新鮮大米,也是當時的渤海國地區特產,名字一下就吸引眾人。

而來自東北的大米也讓許多人好奇,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東北苦寒之地,哪裡來的水稻大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宋晉府錄天下興亡

薊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