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南京
鋼鐵工業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南京,掀翻滿清,華夏大航海時代,鋼鐵工業2,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長安城,一輛汽車徹底引爆了整個復興會治下,訊息順著火車和輪船傳遍所有地方,有畫師把當時的場景畫成一幅畫,很快就賣到脫銷。
每個人都見識到了復興會傳播知識的珍貴之處,各地復興會學校開始成為眾多人的選擇。
而對於傳統儒家文化家庭,大多數在復興會下各種改天換地的力量面前紛紛改弦易張,開始購買復興會的教學書籍自己學習。
科學教育的推行開始走上快車道,但是還需要時間去讓他們開花結果。
…
而在四川,飛機研究院的第一批模型已經制作好了,他們首先就排除像鳥一樣扇動翅膀,經過計算鳥的體重和羽翼面積,要製作可以托起數百公斤的機體,那所需的機翼面積就要不知道多大了。最後還是像紙飛機一樣的固定翼。
透過實驗,他們結合所學的一部分空氣動力知識,流體越快,壓力越小,那麼機翼就是被流過機翼的氣流拖起來的。
再透過不同機翼弧度的對比,選用最適合的一個樣式。
在那一片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木質飛機飛上天空,在空中被牽引繩帶著繞上幾圈落到地面。
發射的動力來自於定製的三根巨大的鋼製弓身,足有六公尺長,每拉一定刻度就是固定的力量,用來量化。
他們實驗飛機的過程也吸引成都眾多人前來觀看。
“你說咱們復興會是不是要可以用那個讓人也飛上天空?”
這是來到這裡,看到每天在天上飛行的各種飛機模型的百姓的看法,特別是那些上過復興小學的人。
這樣的實驗讓科學的種子開始散播到各地,這就是發展的根基。
…
“劉宇,改進六型結果怎麼樣?”
馮夏來到測試現場,詢問最新成果。
劉宇:“改進六型表現很好,在經過幾次測試就可以用做改進了。”
自從李興從西安徽到成都,然後就是那種可以放在汽車上就能推動七千斤的鐵皮車高速移動,他們就知道飛機的動力就可以解決了。
儘管復興會的科學發展更像是一個空中樓閣,很多知識都是張文傑親自編寫書籍,然後把這些道理交給他們。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從頭開始,算是彌補一部分發展的斷代。
汽油內燃機算是他把初中左右的科學知識系統教導給他們,然後歷經十多年培養的這一批在物理學上極有天賦的學生的成果。
在各種內燃機的改造過程中,他們清晰的瞭解到二衝程和四衝程內燃機的差別,並在最後定好一個四衝程型號的內燃機。
然後在李興帶著要求去找丁文,需要一臺五十公斤以內,馬力超過二十匹的內燃機,丁文迅速就可以拿出一臺相應的內燃機,三十匹馬力,五十公斤。
帶著這臺已經可以使用的發動機,李興回到成都,開始進行漫長的改造。
一個簡單的發動機都讓數十個足夠聰明的並且系統學習物理的相關知識的人研究了四年多時間,要做成適合飛機使用的傳動系統,還只有他們幾個人,就不知需要多久了?
…
重慶則是另一個場景,這裡在製造最新的輪船,使用最新的蛟龍二號蒸汽機,放在設計生產的一個重達八十鈞的船上使用,船隻載重五百鈞,蒸汽機動力一百五十匹馬力,推動貨船以十五公里的速度在長江上航行,在川江段順流就有二十多公里每小時,逆流則只有七公里每小時。
但是這艘船可以把重慶至宜昌的船運量提高數倍甚至十倍,大大提升了四川和長江下游的貿易量,也讓四川已經發展六七年的科學教育可以向東南普及。
…
復興十年一月,長江上,在安慶府已經全部被拿下,廬州其餘各地人心惶惶,許多船隻順著長江想要出海。
為了避免他們帶走太多財貨,導致整個江南到時候沒有什麼收穫,由新建的復興會水軍開著三艘三百鈞大船,從武漢出發,直奔南京,拿下南京以後就要出海,在沿海堵截各路人馬。
三艘鐵甲艦在前,這是利用海船結構設計,只是簡單的修改,然後畫出圖紙,澆築鋼板,全部送到武漢拼接而成。
兩公分厚的船體鋼板,甲板是三公分,船長四十三米,配備兩臺蛟龍二號蒸汽機,船速就十六公里每小時,但是順流而下也足夠了。
船舷兩側各有五門六十毫尺口徑艦炮,炮彈三千發,中間甲板上有一門一百二十毫尺口徑艦炮,炮彈六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