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sOt9Zg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如何拒絕,天下事無非是戲,作家sOt9Zg,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幫助他人為快樂,以幫不到別人而愧疚”這樣的一個信念讓她思考了一下拒絕這個主題。幫助他人不是以犧牲自己為前提的,尤其是意識到時間寶貴不得不作出取捨時。
以前的她覺得自己不會拒絕,但漸漸地開始拒絕了,會說“我對這個領域不瞭解”或者“我有別的事要幹”這類的話,雖然說完還是會有點愧疚,是否顯得太不近人情了?但如何取個折中方案,更準確地說折中方案是她最想要的。
忽然意識到這種愧疚是在提醒她自己不是個無情之人,希望能學會有技巧的拒絕,比如提供新的折中方案而不是冷冰冰的拒絕。因為她不喜歡被拒絕的感覺,所以她也不想直接拒絕別人。無論如何,是要為他人著想的。只是,為他人著想的同時也要為自己著想。這個平衡點也需要在事中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覺得自己的風格略顯無趣那就可以加些有意思的元素進來,但不能否定自己。誠然,別人的隨口一提,或是讚揚或是忽視,真的只是隨意的一個動作,心懷感恩是好的,卻沒必要太沉浸在誇獎中。
目標不能一下子定太高,循序漸進。如果想將興趣作為謀生的手段,那自然是要承受其枯燥和壓力的。只作為興趣,帶給自己快樂和開心,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意義,也不錯。只有身處其中的自己能明瞭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
相處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別人的經歷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目的性太強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正是無意識的親身經歷感染了他人。她以前很喜歡看別人的日常和記錄,自己開始記錄了也不知別人是何心情。只知,有那麼幾個讀者,就很有意義了。但其實,即使讀者只有自己,記錄本身就會帶來成長了。
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覺地成長著,記錄正是成長的軌跡證明。直至現在也喜歡看別人的記錄,只是對於不同的風格確實會有偏好。或許,慢慢會找出適合自己的風格吧。
有些文字,可能一看就知道是自己喜歡的風格。也有些不同型別的或許實用但沒那麼吸引自身的文字。這也是近來才明白的,做自己,就會有同頻的人被吸引。無需刻意,也無需在意他人的評價。
論文是暫時的,畢業是短期目標,卻是當下最重要的目標。在記錄中調節著心情,有時會想“既然某個階段很頹廢也是成長的一種方式”,那是否可以任由自己喘口氣,停下腳步?內心的答案是雖然在這方面找不到意義,但她不會讓自己的人生停滯不前,我會尋找別的出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在這個尋覓的過程中,似乎活得越來越通透,獲得了飛速成長。
事後會很感謝這個階段吧,不管是事情本身還是心態的磨礪與成長。脫胎換骨般,就這樣長大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