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騎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鴻溝之約,犬子漢高祖,起碼騎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公,您想好了嗎?”

“想好了,我倒要看看他是否真的看到信也毫不在乎,只想著與楚王‘分一杯羹’的。”

劉執嘉的話裡不無傷感。

“這您就冤枉沛公、您兒子了。他豈能真不在乎您呢?這不,他已經派人前來談和了,可我家楚王的態度反而猶豫了。所以,您想好再寫信,不急。有必要的話剛好讓使者帶回您的信,豈不更好?”

派人來談和?那肯定就包括放回家人的條件內容了

項伯的話讓劉執嘉心中的怨氣——不,甚至可以說是怨恨稍微減輕了一些。但想來家人只是談和的附帶條件吧?想到這裡,又不由為自己夫妻和呂雉等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而疑惑和傷感了。

對於已經是諸侯王、將來還要奪取天下的劉邦來說,家人在他心目中到底有多大分量,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

而人到老年的劉執嘉,面對這個自問盡到了父親責任的兒子,這個自己打造了天降神龍靈異神話的人,現在卻要反思自己順應這個時代的造神策略,是否讓劉邦以天命自詡,反過來疏遠了真正的骨肉親情?

其實何止父子之間呢?所有親人之間的愛,都是要看得與失兩面的。

“太公,楚王拒絕了沛公使者的要求,將他趕走了!”

項伯第二天前來時,氣色很不好,而他對劉執嘉的話語,讓劉執嘉感到了氣憤、失望和惶惑。

“這卻為何?”

“你家沛公提出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以東歸楚王,西面則歸沛公。這讓堂堂楚王如何能接受?——唉,其實以我的私心來說,止兵息戈就好,平分天下未嘗不能接受。”

項伯後一句話是他習慣性地先停下來,看看外面是否有動靜,然後又返回低聲對劉執嘉說的。劉執嘉由此看出了他內心真實的矛盾心理,起碼他不願意與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再刀兵相見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

使者被項羽趕走得急,而劉執嘉寫好的信項伯卻也沒再提起——也許項羽盛怒關頭,項伯不願意提醒他還要透過這父子之間的書信來談判吧。

不知過了多久,但這當人質的日子肯定是度日如年了。

“恭喜太公!太公請出來吧!”

還是項伯的聲音,這聲音裡有抑制不住的喜悅。

“請馬上做好準備,今天您就可以回到沛公身邊去了,還有您的家人。”項伯喜笑顏開的樣子,用手劃了一個圈,將自己的妻子、呂雉等人所在帳篷範圍都包括在內了。

“楚王已經答應了談和條件,馬上就要互相監督退兵、當然沛公也要先接到您啦。”項伯知道劉執嘉想問什麼,又補充道,“條件還是一樣,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太公您受委屈了,還望太公回去後,代我向沛公致意。”

什麼,條件一樣?!

難道是劉邦派的這個使者更擅長說辭?

可是,重獲自由的喜悅和憧憬,讓劉執嘉來不及多想,先離開這鬼地方再說吧。原來,這個讓自己驚恐萬狀、丟人現眼的兩山懸崖絕壁,竟然就是千古留名的鴻溝?!

再回想項伯說的話裡,原來還有話吧?他其實是希望向劉邦說明自己受到他項伯的設法保護和優待。等終於出了項羽軍營,劉執嘉才有閒心醒悟到了這一點。

對面可見的漢軍旌旗和軍營,真正到達卻顯得時間如此漫長,雖然已經知道繞遠才能上山,但這時間的相對論此時卻讓劉執嘉分外難熬。因為,只有真正進了兒子劉邦的軍營,才談得上有了真正的安全吧。

“漢王,父親到了!”這是兒子劉交的聲音。在軍營門前下車的太公,看到劉交正驚喜地拉著三哥向自己大步奔來,而就是這個劉交對劉邦叫起來已經很是自然的稱呼,讓劉執嘉的腳步不由得一頓。

“父親受苦了,孩兒之罪也。”劉邦卻沒有猶豫,大步上前就要跪拜請安,劉交見狀也趕緊跪下,劉執嘉連忙丟了柺杖,就要上前扶起劉邦,被劉邦順勢起立,搶步上前扶住了父親。

“我還好,成你牽累了。”劉執嘉帶著歉意說道。

“父親如何這麼說,讓劉邦有愧了。”劉邦的神色裡,有了一絲尷尬,他轉頭示意劉交和盧綰、樊噲等上前攙扶自己的父母,然後走向自己的妻子呂雉和兒子劉肥,臉上的笑容裡有著盡力想遮掩的歉意與討好的神情。

“良人!”已經在旁邊等待了一會兒的呂雉再也控制不住,一頭撲到劉邦的懷裡大哭起來,這時候的呂雉才去掉了日常磨難下的堅強,顯露出了小女人的本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宋晉府錄天下興亡

薊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