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憶l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唐代宗:繼往開來的一代君主(中),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方憶lt,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蕩平安史

同年十月,李豫委任長子李適為主帥,僕固懷恩為副帥,統率河東、朔方及各道行營軍隊,聯合回紇騎兵,組成十餘萬大軍,向自稱燕帝的史朝義部發起猛烈攻勢。河南等道副元帥李光弼亦率軍參戰。唐軍於壬申日抵達洛陽北郊,並於甲戌日在橫水與安史叛軍展開決戰,最終取得決定性勝利,俘殺叛軍六萬餘人,迫使史朝義向北潰逃。

隨後,唐軍迅速收復了東京、河陽及汴、鄭、滑、魏等州。同時,燕相州守將薛嵩與恆州節度使張忠志(即李寶臣)也相繼歸順,獻上了趙、定、深、恆、易五州。至寶應二年(763年)初,走投無路的史朝義在北逃途中被意圖歸唐的燕范陽尹李懷仙追上,被迫自殺。李懷仙割取其首級來降,標誌著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平息。七月,群臣為表彰李豫的功績,上尊號為“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

任用安史舊將埋下隱患

安史之亂平定後,李豫採納了僕固懷恩的建議,決定允許原安史舊將鎮守河朔地區。這一決策在短期內確實穩定了動盪的局面,緩和了緊張局勢,並有助於恢復地區的秩序。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一舉措也被認為是為中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埋下了伏筆。這些前叛軍將領被賦予了極大的地方權力,逐漸形成了各自為政、勢力坐大的局面,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雖然此舉最初旨在鞏固政權和平息動亂,但最終卻促成了地方軍事力量的崛起,挑戰了中央權威,從而開啟了藩鎮割據的歷史階段。儘管唐代宗李豫的決策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它也揭示了一個深刻的教訓:過度依賴軍事將領的地方治理可能會導致中央權力的分散,進而影響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即位之初內憂外患

寶應元年(762年),唐廷為了追討江淮地區八年間累積的租稅,派遣了一批強硬的官吏擔任地方縣令,強行向民間徵收糧食和布帛。此舉引發了農民的強烈不滿與廣泛反抗。特別是在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當地人袁晁在翁山(今舟山群島)集結力量,領導起義軍攻佔了台州,並自立年號“寶勝”(或稱“升國”)。隨後,袁晁的軍隊連續攻克信州、溫州、明州等地,迅速集結了近二十萬的兵力。同年,在江南地區,方清也在歙州(今安徽歙縣)帶領饑民揭竿而起,響應袁晁的起義。

面對浙東地區此起彼伏的起義浪潮,李豫命令駐守臨淮(今江蘇盱眙)的河南副元帥李光弼分兵進行鎮壓。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戰鬥,至廣德元年(763年)夏季,李光弼的部隊逐漸平定了浙東地區的起義軍。袁晁最終被捕並遭處決,標誌著浙東動盪局面的平息。此次事件不僅揭示了當時政府政策的嚴厲及其引發的社會矛盾,也反映了民眾在苛政下的抗爭精神。

在唐朝內亂之際,吐蕃趁虛而入,逐步侵吞了北方的領土,並深入內地,佔領了從陝西鳳翔以西至邠州以北的十餘個州。廣德元年(763年)九月,吐蕃大軍大舉入侵,邊疆將領多次告急,然而這些警報卻被宦官程元振隱瞞不報。十月,叛變的涇州刺史高暉引導吐蕃軍隊穿越鄰近州縣,寇掠奉天、武功等地,直逼京師長安。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李豫緊急任命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並啟用郭子儀擔任副元帥抵禦敵人。由於反應遲緩,李豫被迫匆忙撤離京城,前往陝州避難,導致大量官員和平民逃亡或藏匿。吐蕃佔領長安後,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傀儡皇帝,肆意劫掠府庫與市井,燒燬民居,使長安陷入一片混亂。

幸虧郭子儀巧妙周旋,最終迫使吐蕃撤出長安。李豫於同年十二月返回長安,並重賞了郭子儀。因宦官程元振“專權自恣”,貽誤軍機,李豫罷免了他的官職並將其流放至江陵。朔方節度使、大寧郡王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中戰功赫赫,家族中共有四十六人為國捐軀。但之後卻遭到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和宦官駱奉先的排擠,在無法向朝廷申訴冤屈的情況下。

廣德元年,僕固懷恩派其子僕固瑒攻打辛雲京,企圖澄清自己的名聲。儘管李豫多次嘗試招撫,但都未能成功。最後,李豫只得採納刑部尚書顏真卿的建議,派遣長期在朔方任職的郭子儀前去進行招撫。僕固懷恩之子僕固瑒在進攻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時遭遇頑強抵抗,受阻於榆次。最終,在進退兩難的困境中,僕固瑒被自己的部下所殺。

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僕固懷恩再度發動叛亂,並大肆宣傳唐帝李豫已死的訊息,以此鼓動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和奴剌等部族組成三十萬聯軍,意圖直取長安。這一舉動使京師震動,朝廷上下與百姓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錯嫁良緣續2燎越追兇+番外

淺綠

鬥羅:林動穿越霍雨浩

生為芥子

糟糕!禁慾的霍先生墜入愛河了

夭夭

擱淺(快穿)

扭成麻花

沈總,太太說你不行去排隊離婚了

橘子冒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