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武宗李炎:會識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
方憶l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武宗李炎:會識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方憶lt,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武宗李炎,初名李瀍,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為唐穆宗與宣懿皇后韋氏之子,唐穆宗李恆的第五子。也是文宗的弟弟。出生於長慶元年(821年),被封為穎王。開成五年(840年)正月,由於文宗病情嚴重,李炎被立為了皇太弟,之後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隨著唐文宗的離世,李炎順利即位,並於次年改元為會昌,標誌著一個新政治時期的開啟。
武宗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強硬政策以鞏固中央權力和打擊敵對勢力。首先,他貶謫了牛黨成員,而提拔了李德裕等李黨人物擔任重要官職,導致李黨一時獨大。同時,他還遏制了宦官勢力的增長,包括迫使擁立他的大宦官仇士良退休,從而削弱了宦官集團的影響力。
在會昌三年(843年),武宗成功平定了昭義節度使劉稹的叛亂,這是唐朝中央政府對抗地方割據勢力的最後一場勝利,增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使得各地藩鎮重新服從朝廷命令,恢復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
到了會昌五年(845年),武宗發起了大規模的反佛教運動,史稱“會昌法難”。在這次行動中,大量的佛寺被拆毀,寺院財產被沒收,這一政策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滅佛行為一起被稱為“三武一宗之禍”,對中國佛教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武宗有效應對了邊疆的挑戰,擊敗了回鶻,穩定了漠北和西域地區,確保了邊疆的安全。然而,長期服用方士所煉製的金丹,導致他的性格變得急躁不安,最終在會昌六年(846年)去世。
唐武宗李炎統治時期透過削弱宦官勢力、打擊地方割據勢力以及穩定邊疆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措施對維護社會穩定和加強中央集權起到了關鍵作用。儘管他的某些政策如反佛教運動引發了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宗的統治對於唐朝後期的歷史走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幸登帝位
開成四年(839年)十月,文宗沒有同意寵妃楊氏立弟弟、安王李溶的提議,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但還沒有來得及行冊禮,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爭也由此開始。開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二,文宗在病榻上秘密指示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人準備奉太子監國。然而,掌控神策軍的護軍中尉仇士良和魚弘志覬覦擁立新君的功勳,便以太子年幼多病難以承擔重任為藉口,提議重新確立皇太子人選。儘管李珏據理力爭,試圖維護太子的合法地位,但最終不敵手握重兵的仇士良和魚弘志。
於是,他們二人矯詔行動,當晚便從十六宅迎請了時為穎王的李炎前往大明宮少陽院,並於次日在東宮思賢殿接受百官的謁見。同月四日,隨著文宗離開,李炎隨即在先帝靈柩前繼承了皇位,即位為唐武宗,當時他年僅二十七歲。十四日後,唐武宗李炎在正殿接受了正式的冊封儀式。
登基後不久,武宗追尊其已故生母韋氏為宣懿皇太后,並將自己生日定名為慶陽節,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之一。此舉不僅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敬意,也透過設立節日的方式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合法性。
會昌二年四月,群臣為了表彰武宗的統治成就,獻上了“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的尊號。這一尊號不僅是對唐武宗個人德行與能力的認可,也象徵著對他治理國家所取得成績的高度評價。此稱號反映了武宗在位期間,透過一系列政治舉措加強中央集權、穩定邊疆以及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認可。
即位之初
唐武宗李炎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影響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開成五年(840年)正月,為了消除潛在的政治上的威脅,武宗遵從了仇士良的建議,將文宗的寵妃楊氏、陳王李成美和安王李溶等幾位可能構成政治對手的人物全部處決。同年在為文宗舉行的安葬典禮上,仇士良又下令除去了樞密使劉弘逸和薛季稜,進一步解除了對新帝的潛在威脅。
儘管唐武宗在學術修養上不及其兄文宗,但他展現出卓越的識人用人能力。即位當年九月,他召回了素有才幹的淮南節度使李德裕,任命其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併兼任門下侍郎。武宗志在革除弊政,對李德裕極其倚重,君臣二人在會昌年間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沉著應對,成功度過了諸多難關。
會昌元年(841年),宰相李珏與楊嗣覆被罷免並貶往外地。最初,武宗曾下達詔書準備處決二人,但在李德裕的強烈請求下,最終決定赦免了他們。面對仇士良企圖煽動禁軍驅逐李德裕的陰謀,武宗以極其果決的手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