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本地人太不懂事了
中郎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本地人太不懂事了,重生1979:發家從採藥開始,中郎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城市仍在沉睡之際,南鄭的偏僻小巷在夜幕的遮蔽下已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多次被禁止與取締的黑市,猶如幽靈般時有時無,又似石縫中的野草,頑強地存續著。
漢中,不愧是歷史悠久的漢家發祥地、華夏的聚寶盆以及兵家必爭之地,向來是商人云集的古城。
這裡乃是秦地的咽喉,蜀地的門戶。
黎明之前是最為黑暗與寒冷的時刻,對於在黑市進行交易的人而言,卻是最為安全與適宜的時段。
在踏入黑市之前,宋陽讓王嶽看守物品,自己先行進去探探情況。
他上輩子並無此類做生意的經驗,提前摸清狀況方能心中有底。
轉了一圈之後,他發現售賣松子的人有十多個,收購的人也不在少數。無需多問,只需在旁觀察他們討價還價的過程,便能對價格有個大致的瞭解。
他還格外留意了周遭的情形,見無異常,這才回去叫上王嶽,一同揹著貨物走進黑市。
兩人揹著沉重的揹簍剛抵達,尚未放下,便有十來個人圍攏過來詢問:“老鄉,背的啥東西?”
宋陽回應:“松子。”
聽聞此回答,無意購買松子的人即刻離去,去尋覓自己所需之物。
而有意收購的人,還有四個留了下來,不停小聲催促:“先放下,瞧瞧貨。”
兩人便在原地放下揹簍,拿下置於簍口的袋子,解開袋口。那幾個人每人抓了一把,開啟手電筒檢視,檢查顆粒大小、顏色有無發黴、乾不乾淨,一邊檢視一邊詢問:“這松子來自何處?袋底和袋口的質量是否相同?”
這一路皆是用針頭線腦換來的,且親眼目睹一碗碗松子裝入袋中,宋陽對自己的貨物信心十足,逐一作答。
石河子村一帶華山松甚少,到了漢中這邊才多起來,他便稱是此地所產,並補充道:“這些松子顆粒飽滿,不信您吃上幾顆試試!”
幾個人當即就將松子放入口中,吃得咔咔作響,而後吐在手心,接連吃了幾顆,檢視裡面的松子仁。
品質優良自然備受歡迎,幾個人皆很滿意,其中一人問道:“多少錢一斤?”
“五毛錢一斤。”宋陽瞭解到的情況是,他人大多要價六毛一斤。
亦有要價七毛的,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三毛五分錢一斤成交,或許是心中有所顧慮,賣得較為急切,走得也甚為迅速。但宋陽覺得,價格尚可再提升些許。
大老遠跑這一趟,賣得過於便宜賺不到錢,他想盡力爭取一番,興許能夠成功。
他故意少要一毛錢,為的是顯得更為實在,以免將買家嚇跑。畢竟,賣松子的人眾多,儘快售出才是關鍵,拖延的時間愈長,變數便愈大。
報完價,他湊近王嶽的耳朵輕聲說道:“你幫忙留意四周,稍有不對勁便提醒我,好趕緊撤離。”
王嶽點頭,站至人群邊緣,警覺地環視四周。
“太貴了,能否便宜些?最低售價幾何?”又有人問道。
宋陽面露為難之色,開始訴苦:“四毛八,不能再低了。如今山裡的存貨不多,而且管得甚嚴,我們在山裡奔波了五六天才收到這麼一點兒。再者,您也知曉,十斤松塔方能出一斤松子,採摘的過程極為艱難,還充滿危險,揹著翻山越嶺亦是不易。”
於是,雙方你壓價我抬價,各執一詞,反覆查驗,不停地討價還價。買家來來去去,絡繹不絕。
僵持了許久,眼看七點已過,天漸漸亮了。八點公職人員上班後,一旦有人前來檢查,生意便難做了。
宋陽心裡清楚,對方也明白此理,見好就收,最終以四毛三的價格成交。
稱完重量,兩人所背的松子總計兩百二十三斤多一點兒,抹去零頭,按兩百二十三斤計算,共計得了九十五元八角九分,對方索性給了九十六元。
這筆錢,宋陽並未感到過多驚喜,王嶽卻格外興奮。
十多元的針頭線腦,一路艱辛奔波,竟能變為九十六元,這是他未曾料到的。
此錢相當於城裡職工三個月乃至四個月的工資。
當下,加上手中剩餘的五元五角,總計一百零一元五角。
宋陽心中仍覺少了,但也不得不承認,在此時,這筆錢已不算少了。見周圍有人投來目光,他趕忙將錢貼身放入衣服口袋,招呼王嶽:“嶽哥,快走,此地不宜久留。”
話剛說完,突然聽聞遠處有人高喊:“站住……”
黑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