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一顆鳳凰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魚兒上鉤,我要改變歷史!,門前一顆鳳凰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隆十八年,對於紀曉嵐來說,並不是什麼好年月。

數月前,太后壽辰,眾大臣獻禮。

福康安,和珅等人,都進獻了相當不錯的壽禮。

尤其是和珅,也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一百零八顆珍珠,拼成了一幅壽字,博的滿堂喝彩。

紀曉嵐沒錢,他的俸祿有很大一部分都資助學子。

況且就算有錢,紀曉嵐也不會送給皇帝!

他是大清第一聰明人,也是文壇領袖之一,是出了名的清流。

這種身份和性格,註定了他絕不會為了權勢,做出這等阿諛奉承之事!

所以紀曉嵐寫了一篇祝壽賦。

但很不巧,這篇祝壽賦被開啟的時候,裡面赫然是一張白紙!

當然,憑藉著才思敏捷和能言善辯,紀曉嵐成功糊弄了過去。

太后壽辰這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

藉著大殿外的陽光,自己巧妙的用和珅進獻的珍珠壽,成功上演了一場借花獻佛!

但事後,紀曉嵐心中卻多了幾分擔憂。

他就算再蠢,也不可能進獻一張白紙。

就算拿錯了,這張白紙的畫卷也應該被裝裱,所以自己的祝壽賦,一定是被人掉了包。

但誰這麼大的膽子,敢掉包當朝一品的祝壽賦?

況且從自己家一直到皇宮大殿,這篇祝壽賦就沒離開過自己的手。

唯一一次便是在進入大殿之後,皇帝身邊的公公接手了這篇祝壽賦,一個公公敢對朝廷一品大員做這種事?

他不敢,所以這個人只有可能是皇上!

可問題是是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是單純的開一個小玩笑?

如果是平日,紀曉嵐大概會這麼想。

但當日可是太后的壽辰之日,這種場合開不得玩笑!

如果皇上要借題發揮,一個大不敬的罪名落下,自己怕是要流放千里,發配到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

也就是自己才思敏捷,這才逃過一劫。

可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

原因無外乎兩點,一個是自己太過清高,不願和其他人一樣同流合汙。

作為一名清流,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喜歡自己這類的官員。

九五之尊的權利近乎無限大,自然不願意有這樣一個人天天和自己唱反調。

另一個原因,則是漢人一直把持文壇,而自己恰好是文壇領袖之一!

這是敲打,也是警告。

在當日的滿堂喝彩中,怕是連紀曉嵐自己都不知道。

他的笑聲中,有幾分真,幾分假。

而且他也知道,這次敲打不成,皇帝肯定要再換一根棒子。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自己就被扔去了雲州府,主持此次秋闈大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皇帝的信任。

從康熙時代開始,一直到本朝,朝廷對於科舉一直很重視。

但云州府是什麼地方,值得他這樣的朝廷一品大員親自來主持秋闈大考?

沒錯,自己的確不負責朝廷的政務,他的主要工作是修編四庫全書。

但再怎麼說,自己的官階也是一品。

京官外放,三品就足以做一省總督。

雖然不是一個體系,但也不至於下放到一個小城。

名義上是歷練,可實際上卻是在敲打!

此時此刻,穿著一身官服,胸前是文官一品的仙鶴,頭頂是明媚的太陽。

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潔白的雲彩。

藍白相間,看起來煞是好看。

在雲州府的考場,位於正中心的大堂。

紀曉嵐端坐在最中心,他一手持扇,旁邊擺著一盞紫砂茶盞。

身側是雲州府的知府吳醉和當地的學政作陪。

京官再小,也比外官大。

紀曉嵐什麼情況不知道,但他的身份是京官。

出了這紫禁城,同級別的官員見了要低頭行禮,更何況他本身就是一品大員,已經是最頂尖的官階。

紀曉嵐不喜歡這些繁瑣禮節。

很多時候,更喜歡錦衣夜行,這樣也方便體察民情。

但在正式場合,作為朝廷大員的他,該有的架子和規矩,必須要擺上。

生員入場,一名名考生進入考場。

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個籃子,裡面有筆墨紙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噫!怎麼還是你!

綠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