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新內容),折紅鸞,霏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倆人走在公園橋上,程稚文淡淡問道:“為何不坐黃包車?”
沈清目視遠方:“任何建立在踐踏他人身體、尊嚴上的事情,我都不想做。”
“為何?”
“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寧可自己走路,也不想讓另一個人用身體拉著我跑。”
程稚文嘲諷地笑了下:“如果所有人都像你這麼想,那就再也沒有人坐黃包車,那些車伕要以什麼為生呢?”
沈清的意思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他反過來告訴她——這不是傷害,這是一份能供他們活下去的工作。
典型的資本主義嘴臉呢!
沈清冷笑了下,義正言辭道:“沒有黃包車可坐,人類為了更方便出行,也許會發明出一種類似馬車、但又不需要馬的車子。”
“你在說汽車?”
沈清愣住。
沒記錯的話,這個年代還沒汽車啊!程稚文是如何知道“汽車”這種交通工具的?
她看著他挺括的背影,再次懷疑他也是現代穿越過來的,小跑著追上他。
“你是怎麼知道汽車的?”
他揹著手慢慢往前走,姿態頗為閒適,側過臉看她一眼,笑說:“你都知道的東西,我沒理由不知道。”
這話叫沈清更懷疑了。
糾結著要不要再試探他是不是也是現代穿越來的,就聽他說道:“三年前,已經有汽車在德國申請了專利,只不過中國沒有而已。”
原來是這樣。
沈清有些失望。
如果他也是現代穿越而來,就好辦了,她在清朝起碼有個伴。
結果不是,只是資訊差而已。
嘆了嘆氣,說道:“所以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從來都是科學,而非人力。黃包車是人力車,這種行業的存在,不僅踐踏人權,且也不能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反而會加劇貧富懸殊,階級固化。”
“我贊同你說的,但我認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是一個緩慢的、需要思考與佈局的程序,而非一蹴而就。就如同你做人造絲生意,東西是叫你給做出來了,但佈局不到位,於是你短暫地成功了一下,又失敗了,回到原點。”
這番話確實說中人造絲生意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她當初一心撲在研發上,吭哧吭哧地做料子,卻沒去深想佈局之事,以至於不過三兩個月,就叫別人剽竊去了自己的創意。
且剽竊的手段還相當低階,就只是買通她的工人,偷了她的原料而已。
想到這些,沈清除了心痛,亦堅定地決定羽絨衣生意必須秘密進行!
眼下還無人知曉羽絨馬甲的創意,除了程稚文。
想到這個,她擔心地瞧他一眼,說道:“我沒告訴外界我買鴨毛作何用,只有你知曉,你不要說出去。”
“我嘴沒那麼碎。”
沈清放心,繼續往前走。
公園橋不長,很快到了蘇州河北岸。
兩幢三層高的磚木結構建築物矗立在岸邊。
這就是清末的德國領事館,後來成為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沈清在現代的明信片上瞧過。
程稚文上前和看門的人溝通了幾句,立即帶著她進了領事館。
一路暢通無阻,程稚文彷彿在德國人的地方也相當吃得開。
他們很快見到那位設計師。
對方和程稚文私交不錯,聽說他想定製機器,立即戴上老花鏡表示願意幫忙。
沈清把自己畫的草圖拿出來。
設計師只會說看德文,程稚文幫忙翻譯,幾次溝通到瓶頸,沈清發現自己即使用中文也說不清楚。
她非機械專業,不懂機械原理,能畫出草圖,也僅僅因為她穿越前,剛好去過布料供應商的生產基地觀摩過。
憑著大致印象,將拉絲機的模樣畫出來,但其實裡頭bug很多。
德國設計師頻頻搖頭,表示自己可能做不了,最後在程稚文的極力爭取下,他才表示可以試一試。
這個結果不好也不壞,總歸還存著一點希望,叫沈清不至於那麼絕望。
所以回禮查飯店的路上,她心情挺平靜的。
程稚文也沒說話,就沉默地走在她前面。
沈清低頭看著這兩三步的距離,越發覺得倆人漸行漸遠。
想起他的忠告,她心頭被扯了下,卻也明白今日他幫了忙,不管成不成,都該跟他說聲感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