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丙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挑鎢砂小道,發出突破令,火丙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午3時,拍攝旅遊宣傳片的工作人員和七女一男一行12人,沿著紅軍挑鎢砂小道,來到盤古山三號礦洞,進行拍攝講解教學採礦作業的知識場景。
三號礦口的工作人員早就等在值班室大門口,引大家到上工值班室裡間工房,講了進礦洞要求和注意事項,給每人發了一套工作服。
大家換上工作服,頭戴安全帽,手中拿著手電筒,走進了一路間隔著微弱電燈的礦洞。洞中的空氣瀰漫著潮溼的味道,石壁上的水珠滴落在地上。
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了盤古山三號礦洞的歷史和採礦作業的基本知識。他們指出,採礦是一項危險的工作,需要嚴格遵守安全規定。
男礦工帶領大家來到了一個採礦工作面,向他們展示瞭如何使用鑽機和爆破器材進行採礦作業。他熟練地操作著鑽機,將鑽頭鑽入石壁中,然後假裝填入炸藥動作,進行爆破模擬。
工作人員接著講解了如何進行礦石的運輸和加工。他們展示了礦車如何在軌道上行駛,將礦石運出礦洞,以及在選礦廠中如何將礦石分類加工成有用的金屬。
在拍攝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強調了環保的重要性。他們指出,採礦作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七女一男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工作人員耐心地解答著他們的疑問。他們深刻感受到了採礦工作的艱辛和危險性,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礦產資源。
拍攝結束後,大家走出礦洞,沐浴在陽光下。他們對這次體驗的拍攝之旅感到非常新奇,相信這段經歷會讓更多的人瞭解採礦作業的知識,增強對礦產資源的保護意識。盤古山三號礦洞見證了他們的成長,也將繼續為人類的發展貢獻著寶貴的財富。
返回時,七女一男挑上了事先準備的竹籮框,每人一擔,挑著裝了5斤鎢砂的礦石,體驗紅軍挑鎢砂場景。
這那條著名的紅軍挑鎢砂小道上,一行人沿著彎延曲折的下山道,正緩慢,一步一個腳印,沿著寬1.5米用山石塊砌成的古驛道行進著。他們中有七名女子和一名男子,每個人都像挑著裝滿烏紗的籮筐。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他們堅定而專注的面容。他們的步伐雖然沉重,但卻充滿了決心和力量。男子走在隊伍的前列,他的身體健壯而堅毅,籮筐在他的肩上穩穩地上下晃動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使命感,彷彿知道自己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七名女子緊隨其後,她們的美麗與堅韌並存。她們身著樸素的服裝,髮絲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每個人的籮筐都像裝滿了鎢砂,這些鎢砂或許代表著希望、努力和奉獻。
他們的身影在小道上漸行漸遠,留下了一串堅實的足跡。這情景彷彿是一幅靜默的畫卷,訴說著紅軍的堅韌與奮鬥精神。他們的旅程或許充滿艱辛,但他們的決心和信念將永遠銘刻在這條小道上。
拍攝組走在前頭進行跟進拍攝,這時,炳宣則和大家講起了《蘇區第一個公營鎢礦成立》的歷史。
上世紀30年代初,贛南鎢礦產業初具規模。毛澤東得知這個情況後,1932年初派他的弟弟***到贛南調查。***先來到于都縣鐵山壠礦區等,走訪鎢礦工人,成立了公營鐵山壠鎢礦,這是蘇區第一個公營鎢礦。
接著,***又來到盤古山鎮(會昌、安遠、于都三縣交界的山區),開辦了“中華鎢砂公司”。公司成立後,蘇區政府統一組織生產和收購鎢砂,並運送鎢砂到廣東交易。
鎢砂的豐厚利潤引起了廣東軍閥陳濟棠的覬覦。1932年6月,粵軍調集6個團的兵力向大庾集中,企圖佔據贛南,後被紅軍擊退,退守南雄。這一戰使陳濟棠知道了紅軍的厲害。中共出於統戰考慮,主動從韶關、大餘和南雄撤兵,並遣返了上萬粵軍俘虜。經此恩威並施,陳濟棠改為與紅軍合作。
在蔣介石對蘇區進行全面經濟封鎖時期,中共和陳濟棠的部隊達成鎢砂交易秘密協定,將國民黨對蘇區的經濟封鎖撕開了一個口子。“當時蘇區唯有鎢砂能透過陳濟棠的部隊向廣東出口,並且能賣個好價錢。”當時100斤鎢砂能賣52塊銀元,從1932年到紅軍長征前,鎢砂貿易總計創造了620萬元的財富,換得了大量的槍枝、布匹、西藥和鹽等,對維持蘇區政府的運作和養活十萬紅軍、抗拒國民黨對蘇區的“圍剿”和經濟封鎖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4年9月30日,中央蘇區東線的最後一道屏障松毛嶺失守,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陸續撤出戰鬥,踏上了漫漫長征路。紅軍長征後,中華鎢礦公司和外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