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丙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跨空演習,發出突破令,火丙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間方隊各排,人員成縱隊一字排開。

等候開幕儀式前,舞臺上正進行著各種熱烈的文化特色表演。有歌唱《十送紅軍》;有舞蹈《送郎當紅軍》;有紅軍長征的背景畫面等,讓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

……

九點準,長征線路徒步活動儀式正式開始,市領導致歡迎詞和講話後,宣佈,“雄市長征線路徒步活動現在開始!”

鳴炮聲,人群喧鬧聲,音響歌聲齊響,大家按隊形,有序跟著出發了。

開始是一屋場小巷口,人挨著人,站了很多送紅軍的百姓。隨著隊伍前進,來到一寬闊的廣場,一棵大榕樹下,浩浩蕩蕩的隊伍看不到頭尾,只見有幾處文物雕塑和展板,記載了長征時期的歷史。

走過一座小橋,來到一望無際的田野,長長的紅軍隊伍,連綿不絕,紅綠相間,格外省目。鮮豔紅旗在前指引,一路前行。

隊伍走著,手機攝相拍著,忽然傳來笛子和二胡的聲音,和聲是《十送紅軍》曲目,邊上還有送雞蛋、紅薯的百姓,讓人彷彿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當時的紅軍指戰員也是這麼走的,百姓也是這麼送的,讓人感慨萬千,久久不能忘懷。

轉過叉路口,進到一曬穀圍場,這裡匯聚了各路紅軍,這是紅軍後勤補給點,給一路艱辛的紅軍指戰員補充糧食和用戰備餐的圩場。有小店可買生活必需品;有郵局可以寄信;有參軍報名處,發動廣大百姓踴躍報名參軍,殺敵保家。總個體驗感,代入感很強。

太陽當頭照,到了一戰鬥遺址地,大家有序透過,參觀研學,女講解員聲情並茂,滔滔不絕講解,經過的“紅軍”受到心靈的昇華,總個場所十分安靜。

順著指引,找到村部,炳宣部就到了集中宿營地了,其他的隊伍分散在附近,按計劃部署駐紮。

走了一上午,興奮感不斷,炳宣找到元主席,三人匯合在一起,上午活動結束,各部用過中餐後,乘專車返回政府賓館。

下午應邀活動,一行人去梅嶺景區參觀。

一聽說去贛粵交界有名的梅嶺,原來書本上讀過陳毅元帥寫的《梅嶺三章》地方,炳宣心情無比激動,想著那1935年留守游擊隊被圍困的峰火歲月,恨不得馬上到達。

汽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看到了師傅指認的梅嶺山,進了山門,只見一高大的石碑上寫著陳毅元帥《梅嶺三章》,大家都帶著崇敬的心情重溫了一遍,並分別站在石碑前照了相,就沿著寬闊溜光的石頭砌的古驛道拾級而上。

“這梅花亭有特色。”大家順著元主席手指的方向看去,梅花樹叢掩映當中,一六角梅花亭凌空而立,建在一巨大石涯上,石涯邊上凹處,雪白的涓涓細流順波而瀉,十分的美妙。

“這裡一定要照一張。”不知誰說了一句,經這一提醒,大家才收回剛才的忘情欣賞。

……

輪番照完相,發現少了一人,炳宣抬頭,透過梅樹看到幾十米開外S形的石階上,身高腿長的鄭副局長已移步上山。

追上問原因。說是不喜歡照相。哪有這麼傲然挺拔的美女不愛照相的?聽來十分新奇。

透過一夥下山婧女的後背,石板路層層疊疊,踩踏得溜光,那是留下了多少歲月的印跡。它飄緲輾轉,直達山坳,兩邊筆直的石壁直插下來,像是兩把利劍。山坳最高處建了山寨拱門,山門早已沒有了。這條古驛道是古代贛入粵唯一官商兵及百姓通道,守在這險要地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難怪陳毅部游擊隊最後轉移在這一帶,讓國民黨軍焦頭爛額。

此山有梅,據山坳巨大壁丫口而天險,又是兩省交通必經之地,梅嶺真是一支獨秀呀,難怪如此聞名。炳宣邊想邊走。

移步換景,艱難抬腿,喜歡拍攝的炳宣終於到了山頂,另一邊是贛省大餘縣。據高一看,大餘這邊在涯邊建了觀景臺,亭子和商鋪等,方便大家遊玩購物。

大家玩了一圈,都有累,鄭副局提議在這一覽眾山小的茶亭坐下,每人點了一杯梅花茶,品著香茗,和著山裡花香,看著漂緲在身邊潔白的雲霞,大家忘我神仙起來。

……

不知過了多久,陶醉在其中的炳宣聽到鄭副局喊了一聲,“走了,神遊到哪了。”回頭一看,其他幾人已登上寨門,回到粵省那邊了。就趕緊收起思索,放下茶杯,大步追上。

梅嶺,再見了!戀戀不捨地跨過寨門之後,耳邊似乎響起了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句子。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比蒙守護神

ˇ彼岸

山中道蓮

一撇眾生

神獸九鼎

聽風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