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閒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 白雲觀(四),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野塘閒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良久之後,陷入沉思當中的張道長才緩緩的開口了。

“《宋史志卷九》:“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餘稍沒。”他沒有給出答案,卻說起了歷史的事件。

他指的就是:“人類文明史上肉眼可見的最著名的“超新星”就是1054年7月4日(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五月己丑)大約寅時出現的、特亮的“天關客星”。

這個“天關客星”超新星是非常著名的“蟹狀星雲”。

周鐵他們不知道,1968年“蟹狀星雲”中心發現了一顆發射射電脈衝的天體(脈衝星),其自轉週期為33毫秒(即每秒自轉30次),這顆脈衝星的物理本質是一箇中子星。

只是,他們也明白,張道長說的是一場影響極大的災變。

“你們知道嗎?”此時張道長睜開雙眸,目光灼灼的問。

不待周鐵和陳一清回答,他這也只是提醒他們注意。

“歷史上,從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有2050萬人;從宋徽宗1121年開始,北宋人口達到巔峰,超過1億人口。”

“到了明朝初期戰亂減少,到了2億,明末突破4億。”

“清朝開始戰亂不斷,康熙年間人口恢復到2億,道光年間4.3億。建國後1953年普查5.8億,2010年13.7億。”

周鐵他們不清楚,道長怎麼又開始說起來人口增長了。

只是,簡單聽來,他們也為國人人口的爆炸而心驚。

“縱觀歷史的各個朝代,就封建的皇權時代而言,宋代以前的中國人,可以稱得上偉大,他們創造著、體驗著、發現著。說自己想說,想自己所想,生機勃勃,生趣盎然。”

“宋代後的國人,不但失去創造力,也失去了感受力。”

“整個民族被逐漸的閹割,只剩下軀殼,沒了靈魂。社會如同一潭死水,散發出腐爛的氣味,從上到下,人們既狡猾又愚昧,既貪婪又懦弱。”

“宋以前的國人和宋以後的國人,其實是兩個物種。”

張道長的這個結論,石破天驚的味道很濃,讓二人驚訝。

“中國人的性格歷史如同黃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見底;漢唐是中游,雖泥沙俱下,畢竟有波濤洶湧之雄大氣象。明清是下游,已乾涸萎縮、奄奄一息了。”

周鐵他們聽到這裡,簡直是聞所未聞,都是張大了嘴。

張道長說到這裡,仍然緩緩的語調,也不跟二人解釋。

“《尚書·泰誓上》有‘雲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禮記·禮運》中說‘人者,天地之心也。’也是這意思。”

周鐵知道萬物之靈,雖然他們不知道提此是何含義。

萬物泛指天地間的所有生物;靈是聰明、靈巧的意思。世上一切物種中最有靈性的當然指人類,沒有其他物種。

說到這裡,張道長表情嚴肅,緊盯著眼前的兩個晚輩。

“我說的結論就是,宋朝以後天地大變,而萬物之靈的人類數量幾番激增,這些人類的繁衍大幅度吸收了靈氣。”

周鐵萬萬沒想到,張道長的結論居然是包含著科學。他急忙追問:“您是說,人多了之後,靈性就逐漸被消弭了嗎?”

“是的!也可以這樣理解!”張道長微微點了點頭。

“而靈氣的來源,除了不可驗證,不太靠譜的暗能量之說。可能就是千萬年以來,地球母親積存下來的萬物揮發出來的物質精華,隨著人類的揮霍和破壞,已經消耗殆盡了。”

這番話說完。張道長的臉上浮現出來一種複雜的表情。

人類對萬物的索取和依賴,是以破壞為代價而產生著。

佛道兩派的典籍都有一點靈性投胎的說法,他得出這樣的結論也絲毫不為奇。畢竟人的靈性區別於動物爭論已久。

周鐵只知道,每個人從誕生到死亡,都需要付出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果是再放大數億倍呢?就是很可怕的結果了。

張道長的這個結論,讓周鐵細思之下,也覺得很有道理。

最能驗證的就是他的經歷,不然他吸收的物質屬性哪裡來?人體是由物質組成的,五行只是物質的外在表象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復甦:輟學的我,吃成了戰神

滄海桑田

西幻女配靠學習飛昇了

胡椒愛吃魚

逆世重修,回到妻女死亡前

扮陽吃虎

在文野建立腦葉學院

塔爾雅

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

火紅年代一俗人

幻世之刺客傳說

暗舞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