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閒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九章 褲帶筒的秘密(二),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野塘閒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繞著盤山路,走了有幾十公里的山路,到了一個小山村。

三姐到村裡找到介紹的熟人,就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漢。攀談了幾句,老漢姓王,也是常往陽朔那裡去做生意。

他仗著是當地人,也當中介,給介紹各種買賣,當然也是要收雙方交易的中介費用,一般都是成交額的10%左右。

王老漢領著周鐵兩個人,找到了一個有點破落的小院。

跟迎出來的主人家說了,這是兩個想買東西的老客。主人家是滿臉高興的神態,凡是來買東西的他們都歡迎。

農村人也比較實在,帶著周鐵隨便看,晃盪了一圈兒。

新房裡就沒自己看上眼的,就是幾塊鏽跡斑斑的袁大頭和幾個新舊不一的瓷器,還有幾樣怪模怪樣的銅佛像。

周鐵簡單轉轉,也沒看上眼。倒是在後邊老房子的一個小木箱裡看到幾個褲帶筒,應該是民國甚至是清代的東西。

周鐵看中的是上面花布的花色,還有編織手藝一流。

所謂的褲帶筒,就是因為以前沒皮帶,褲子要用腰帶或各色棉線編織的褲帶繫上。有些少數民族地方女人都有這個手藝,只不過款式花色、寬窄分別極大。

很多地區,還是女孩子出嫁的必備嫁妝之一,一般都是從懂事開始編繡,或者是長姐、母親事先給準備好。

由於褲帶會編得非常非常長,為了美觀方便,一般人家都會將其按照一定的方式,緊緊纏繞在一根二三十公分長、紅紙包裹的圓形木棍上。

最後甚至會纏繞成一個直徑十多公分的超級大棒槌!要用的時候剪下來一截就行了。

這樣一捆褲帶,是一家人使用,甚至幾十年都用不完。

不過,這種織物甚至算不上古玩,只能算是特色老工藝。做為民俗品,這手藝在有些地方還被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鐵在首都博物館看到過,就有幾個這樣的“棒槌”。

那些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這會對箱子裡這幾個“棒槌”興趣不大,但因為花色充滿桂省特有的風格,因為是實物,就好奇的拿起一個看看。

結果這隨手一拿,周鐵就立即知道有問題:太重了!

纏繞緊密的褲帶卷,本身就應該有分量,但周鐵這一上手就知道手裡這個棒槌有問題,就是因為太重了!

這個重量,已經超過了他預估的紡織品和木棒的重量。

木箱裡大約有七八個這樣的棒槌,還夾雜了一堆老土布一類的雜物。周鐵拿起一個掂量幾下,又放了回去。

很快,所有褲帶筒都過了手,大拇指手指甲在旁人不注意時,在所有褲帶筒中間凹進去的筒芯一頭使勁劃了劃。

他拿著一個棒槌對旁邊幾個人說:“這褲帶筒花色很有你們這的地方特色,從民俗上說,就和我們那兒的不一樣。”

邊上這幾位,還在因為周鐵和三姐這兩位豪客看不上家裡的東西發愁呢,一聽他似乎對這幾個這些年都沒多少人用、只能當擺設的褲帶筒感興趣,立即高興起來。

立即有主人家說道:“這都是上幾代人傳下來的,手藝絕對一流,新房子裡還有孩子他娘,當初出嫁的時候帶過來的,要不你都看看?”

“解放前的才有意思,這東西就是當個收藏的老民俗,市場上可沒人要,誰家沒幾個?你說是吧。”周鐵假做無意。

主人家媳婦嫁過來的褲帶筒,還可能是她自己做的吧。

簡單算算時間,估計就是解放後的東西,周鐵根本懶得看。而且,這會他也不能表現得太感興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復甦:輟學的我,吃成了戰神

滄海桑田

西幻女配靠學習飛昇了

胡椒愛吃魚

逆世重修,回到妻女死亡前

扮陽吃虎

在文野建立腦葉學院

塔爾雅

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

火紅年代一俗人

幻世之刺客傳說

暗舞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