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閒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五章 漢磚硯臺(四),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野塘閒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顯然,顏博文已經看過了照片,甚至還與一起喝茶的老友們欣賞了一番。他明白周鐵的意思,就先把電話撥了過來。

“顏老早啊!不好意思這麼早就打擾您,只是見好東西,就想與您分享品鑑嘛!”周鐵的回答也是十分的客氣。

“你這還真是好東西呢!”顏博文說話也不兜圈子。

他與周鐵也算有患難之交,他們之間就是忘年交啦。

“嗯,就是隻看這首詩,就是大大的不簡單啊!”顏博文沉吟著說道。這首詩已經說出這方硯臺的來源它就是出自顧二孃之手的十全硯。

在硯臺的側面,雕刻著楷書印章“十硯軒”三個字也印證了他的猜測。“顧二孃?很有名嗎?”對於如此精美的硯臺竟然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周鐵和傘叔都覺得不可思議。

“是的,非常有名,堪稱雍乾朝吳門制硯第一人。”顏博文很肯定的回答,主要原因就是,顧二孃也是南方人。

她孃家姓鄒,十六歲嫁入吳門也就是現在的蘇州,夫家姓顧。她的公公是吳門有名的制硯大師顧德麟,顧德麟的制硯水平被譽為“東南第一”。

可惜他的壽數不長,四十六歲便去世。顧德麟死後,制硯技藝傳給了顧二孃的丈夫。可是她丈夫同樣短壽早逝,於是顧二孃便繼承了制硯這門手藝。

幼子寡母獨撐門戶,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顧家肯定會落幕凋零。沒想到,顧二孃刻苦鑽研了兩年的制硯技巧後,開始頂門立戶,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顧二孃制硯有她特有的美學觀,她常與人談論說“硯為一石琢成,必圓活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來面目,琢磨何為。”

她制硯效仿明代鑄造宣德香爐之工,追求高雅之美,因此她製作的硯臺“古雅而兼華美,當時實無其匹”。

尤其是顧二孃晚期制硯,技術登峰造極,人們都親切地叫她“顧親孃”,稱她製作的硯臺為老親孃硯。

“這就是一方老親孃硯。”周鐵撫摸著硯臺上的四行詩說道,“這是顧二孃為十硯老人黃任所親手雕琢的硯臺,在清鈔文稿中有明確記載。”

黃任是閩地永福人,他曾在端州做官時,得到一塊好硯石料,為找一位制琢硯臺的高手,將石料在身邊藏了十多年。

後來打聽到蘇州有位制硯高手顧二孃,便從福建永福千里迢迢攜石料趕到蘇州,顧二孃見十硯老人這樣誠心,石料也的確是塊好料,就高興地為他制琢了一方精美的硯臺。

十硯老人十分感激,當即寫下了一首題為贈顧二孃的詩,刻於硯背陰,就隻眼前雕刻的這首詩句了。

周鐵和傘叔兩個人,就是站在樹蔭處,透過電話裡傳來的聲音,在看著眼前這方精美的端硯,聽到了傳奇故事。

果然是隻有故里人,最知故鄉事兒。聽到顏老的娓娓道來。周鐵也是感到知識大增,這讓他一再表示感謝。

這方端硯價值幾何反倒其次,文化蘊含就已經大不同。

放下電話之後,周鐵長虛了一口,讓傘叔趕緊把這方硯臺小心的收好。中國的文化果然是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無比。

一方小小硯臺,居然就牽連出如此多情節的精彩故事。

兩個人再次收拾好東西,都放置穩妥之後,開車啟程,繼續往廈城港方向疾馳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復甦:輟學的我,吃成了戰神

滄海桑田

西幻女配靠學習飛昇了

胡椒愛吃魚

逆世重修,回到妻女死亡前

扮陽吃虎

在文野建立腦葉學院

塔爾雅

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

火紅年代一俗人

幻世之刺客傳說

暗舞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