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工廠報到(一)
野塘閒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工廠報到(一),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野塘閒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晨,清涼的風吹動樹葉嘩嘩作響,鳥在枝頭跳唱。
小山上的風景總是都市的繁華安靜許多,也涼爽一些。
周鐵站在院內的樹下,拉開形意拳的架勢準備站樁。
形意拳可是名列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拳法,分支和流派很多。他練的這套算是李氏形意拳,又叫心意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還是在他小的時候,看他爺爺打拳,模仿著學了一點。
後來回京上學,也就荒廢了,最多的鍛鍊是跟著學校課間學做廣播體操,也都弄不懂是第幾套了。
期間放假的時候回老家,又跟著二叔學了一點皮毛。
現在學的是形意拳最原始的基本功三體樁。一共只有四式,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基礎樁功的套路並不複雜,但要配合呼氣吸氣,還是挺難的,他也是半懂不懂。
形意拳的三體樁,原本就是以慢制快,以靜制動,講究發力的突然性,所以看起來還真的有些慢悠悠的比劃。
周鐵覺得練一下架勢,對自己的身體很有益處,憑藉自身的毅力與堅韌,他站滿了十分鐘就全身上下傳來一陣暖洋洋的舒泰,似乎注意力也集中很多。
更何況,這套拳法算是他們家祖傳,他也有傳承責任。
再說三招兩式也不麻煩,他也就儘量堅持下來。平時在樓房裡面感覺彆扭,還是在山上的時候就練一練。
這樣比劃著,如果再穿上中式的唐裝,很有感不是嗎!
他家旁邊不遠處,幾個長輩當初也費盡力氣搞綠化,種了不少的樹,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十幾顆最耐山地的針葉松樹成了一小片,最好的小碗口粗細,沒有什麼經濟價值。
後來工廠裡面逐漸很忙,周芳又有了孩子,趙淑芬忙著幫閨女帶孩子,種樹的事兒也就暫時放在一旁了。
僅有的小樹林,如今被附近的武術愛好者平整出來一塊,作為鍛鍊的場地。一般也是早晨或者晚上才有人過來練習。
周鐵偶然過去看看,他忙著上學,也沒有摻和著學。
在他看來,跟著夥伴們去打籃球,分享與配合默契,運動之後大汗淋漓的爽快,都比這些老舊的東西強。
其實,樹林裡也有他的一個小成果,就是小時候他還迷戀過一陣兒飛刀,小李飛刀例不虛發,多讓人嚮往啊!
當然他也沒有飛刀,對他一向嬌慣的大伯不阻止他的武俠夢想,專門給他打造了幾十根偏細的飛針算是柳葉刀。
那可都是彈簧鋼打造,前端還被磨得很鋒利的樣子。
當然也是練了一陣兒,被他老媽發現他用飛刀在山後扎死幾隻老母雞之後,飛刀就乾脆被沒收,並勒令不許練了。
在他家院子的角落裡,還有一套石鎖,大約三十斤重,中間是槓子,兩邊是石球,還可以增減,類似於金屬的槓鈴。
優點就是放在室外不容易生鏽,十分容易保管。
石鎖是他二叔來的時候弄來的,他也就會舉起來而已。
據說石鎖功在老家很常見,有十八法,六十個動作。
主要以身肩肘腕四部為功,付穩彈隨四種勁路為主,並雜以技擊手法、步法。以勁力、柔韌、平衡、速度、為鍛鍊標準,進而達到內外兼修之效果,整套練來需六分鐘左右。
二叔練石鎖功,一隻手就能將石鎖運用自如,舞動如飛。
就是他總覺得在熱武器時代,這些老把式都被淘汰了,誰還會再練這種笨笨的功夫啊?用在什麼地方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