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家有座山(三)
野塘閒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我家有座山(三),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野塘閒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的人思想純正,還真的沒有任何的以權謀私念頭。
承包的這座荒山就在村裡不遠的地方,主要是山上都是石頭,不多的植物也是北方常見的灌木叢生長在山皮土中。、
小山包就是北方常見的丘陵,最高處有大約300米,說也沒有具體測過,屬於種啥啥不長的土地,唯一的好處就是後山連綿的緩坡還有幾百米,有山頭隔著也就很遠了。
如果真是好地,當年好事兒的村民肯定不願意。
而且,以當年的承包費用來說也確實不低,以農民的狡黠性格,都是等著看趙淑芬的笑話了,自然是沒有人爭。
當時的農民也見不到多少現金,也就是當工人的周大剛勇於接了下來,即使是這樣也是兄弟幾個湊的錢。
他舅舅當年的這個舉動有賭氣的成分,也有幾分考驗妹夫的計較在裡面,讓他們自力更生的獨立生活。
沒錯兒,周鐵的家裡就是有座山,儘管是沒有啥出產吧。
有山,是不是就要還應該有座廟呢?還真的就是沒有。
不過,山上有一座炮樓,也就是俗稱的碉堡,也是難得的水泥鋼筋建築,就在偏山頭側面,那裡下方,垂直五十米之下如今是一條公路,當年也算是把守關隘的軍事要地吧。
據他舅舅告訴說,當年這裡被日偽軍佔領,也算是遏制進攻的重要據點,也是進軍山區的重點物資轉運站。
而且,當年解放的時候,這裡也發生了劇烈的戰鬥。
根據區史料記載,也先後有幾名戰士在進攻碉堡的時候在這裡犧牲。所以,解放後碉堡就被拆毀,而只有殘垣了。
周鐵小的時候也多次去過碉堡,還與小夥伴們在這裡玩兒過打游擊的攻守戰,殘存的還有一些巨大的石磚和水泥澆築物,隱約也能看出來槍眼的位置。
山的側面,有一條通往碉堡的小路,還是日偽時期修築。
這條路有大約2米寬,估計當初也是驅趕的民夫修建,質量很結實,多年過去就是路面有些龜裂,長時間無人行走、維護,已經被多年的雜草和野棗荊棘侵佔了大半。
饒過馬路,眼前就是三合土的硬地面,也是自己修的。
簡易的馬路兩旁就是兩顆高大的垂柳,就像把門的門神一樣,據說這兩棵樹也有幾十年了,還是他姥爺種植的呢。
柳枝也在夏日裡隨風遊蕩,也留下一片樹蔭給人們。
大柳樹的左邊是一個西瓜攤,每年這個季節都是如此,賣瓜的也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彼此也大多認識,見面就招呼。
“周鐵,吃塊瓜吧!”賣瓜的是趙山村的大爺,也算是他家的遠房親戚,手裡搖著蒲扇,有一下沒一下的驅趕瓜上面飛來飛去惹人厭的蒼蠅和昆蟲,偶爾也有蜜蜂飛過。
他知道,自從周鐵長大之後,就不情願被長輩叫小名了。
“不吃了,趕著給我爸送飯呢。”周鐵舉了一下飯盒,順口問了一句說:“您吃了嗎?不然吃點吧。”這也是客氣話。
“趕緊去吧,別讓你爸等急了。”老頭自然知道含義。
老輩人都知道這就是謙讓,如果真吃了,就是不講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