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講究的李世民
千年後的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講究的李世民,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千年後的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二很快回去了,去詳細研究他對抗世家的法子。
沒辦法,他孃的,某年某月某日,他想重新修訂氏族制,削弱門閥氏族地位的同時,提高李唐皇族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在這些世家大族中,又以崔盧王鄭李五姓七望最崇高顯赫。
這五姓七望在百姓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李唐皇族。
由於祖上出過很多的達官顯貴,憑藉著祖上的福廕,在地方上更是盤根錯節,不可一世。
哪怕許多人已經成了破落戶,可卻依舊以自己的姓氏沾沾自喜,你若是想與他聯姻,即便送上再多的錢財,他也覺得你寒酸。
可就是這些自視清高的門閥氏族,在重修的氏族制中,崔姓仍是第一等。
這極大的激起李世民的不滿,要求重新修訂。
心中雖有滿腔的怒火,卻無處發洩。
只因為千百年來就是如此,世人們甚至都已經習慣了。
即便重新修訂之後,官員也不過是將李唐皇族的姓排到了第一等,其餘之後的,仍舊沒有做出任何的改變,大姓依舊是大姓,小姓還是那些小姓。
李世民無可奈何,知道想要徹底改變人們心中的觀念,何其困難。
索性也不再繼續為難修訂之人。
只是心中依舊沒有放棄想要削弱這些門閥世家地位的想法。
然而除了提高科舉的權重,讓世家們無法再如以前那般為所欲為,李世民實在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或許大唐的官員中有的人心中有好法子。
但卻不會傻乎乎的說出來,更不會讓李世民知道。
無論是房玄齡也好,魏徵也罷。
本質上依舊有著氏族們的影子。
在朝為官,也不過是偏向氏族的心少一些,指望他們想出削弱自己勢力地位的辦法,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李二死後,不過三五十年的時間,世家大族再次掌握了天下話語權。
安史之亂後更甚。
在唐朝中晚期,連科舉都已經被這些傢伙給牢牢把控住了。
你想要跨越階級?
比登天還難!
早期大唐科舉採用不糊名的政策,評定文章的好壞,並不看你寫的什麼內容,而是看你姓甚名誰,家世如何,父輩是否在朝為官,擔任何等職務?
由此可見,官場黑暗到了什麼地步。
哪怕俗話說的寒門難出貴子。
人家所謂的寒門可不是那些流啊、氓啊的窮苦百姓。
本質上寒門不過是曾經高門第破落了,連續幾代人都沒有顯赫過,才能被稱作寒門。
就算窮到飯都吃不起了,可只要一通稟姓名,言其祖上誰誰誰,照樣有一大堆人吹捧。
這才是所謂的寒門。
或許是大唐也覺得這種科舉未免徇私舞弊的可能性太高了些,後面逐漸採取了糊名制。
這樣一來,似乎有了公平可言?
那就大錯特錯了。
名字的確是糊了。
可你要是在考試之前,由長輩帶著去拜訪拜訪主考官,這自然是允許的,你要是趁機和主考官增進增進感情,誰也挑不出什麼理來不是。
而到了考場上,名字確實是糊了。
可交卷的時候,是你本人親自呈上去給考官啊。
這麼一來,與掩耳盜鈴又有什麼區別。
可以說,隋唐開始,雖然曾經的舉孝廉也好,察舉制也罷,都被科考制度給取締了。
看似公平,能恩惠普羅大眾。
但真正施行的好一些,除了唐太宗時期,到了後面,依然成了世家的工具。
你想要做官?
行啊,氏族幾等,朝中可有長輩,與誰家有過聯姻,祖上出過何人?
都沒有?
那你做個屁的官,做夢去吧!
也正是由於人才的壟斷,到了晚唐時期,黃巢才會屢試不第,按理說,幼時便能寫出“他日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樣還不錯的詩句來,文學已經不會太低。
但造化就是這般弄人,即便多次嘗試,依舊是個落榜生。
或許當初黃巢但凡被科舉給錄取了,後面就不會再出現什麼沖天大將軍,也沒了“天街踏盡公卿骨”這種慘案發生了。
可惜,事與願違。
哪怕唐末最後一個有些作為能力,且為人剛直不阿的宰相鄭畋,若是沒有父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