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奇遇
黑鴉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奇遇,八零滬市:和冷麵軍爺的風月官司,黑鴉幾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把傘接過去說,“謝謝阿叔,你這傘做得真好看。”
提到傘,大叔一改剛剛拘謹,樂道,“都是我們的手藝,我們是豐陽農村安佑農具社的,唉,農具廠要破產了,都說滬市對木製的東西需求大,就跟幾個老鄉工友來找找路子。”
實際上,他們已經來了七八天了,農具社的工友們本本分分的幹一輩子,也是壓了全部信任在他身上,湊出二百多塊錢來的。
結果無頭蒼蠅一樣找了幾天,也沒找到做工的地方。
吃喝用省了又省,但在滬市這地方,兩百塊錢四個大男人,捉襟見肘,馬上就見底了。
張大友又搓下手往後退,“拿了傘早些回去,外頭冷,我們啃完幾個饅頭也得去坐車了。”
許思驚訝,“怎麼就要回去了?”
“路費花得差不多,這次沒找到工,等回老家我盤算把祖屋賣了再來。”他是不能放棄的,這三個來的弟兄,一個是他親弟,兩個是無親無故的工友,農具社還有許多人等著他帶回去好訊息。
許思看著手裡的傘,做得極為精巧,大概是做給自家用的所以材料不算多好,但每個細節、介面都非常完美。
這手藝放在以後,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匠人制作呢。
這段日子許思想了蠻多賺錢的路,那會長公公給的兩個店面她去看過,是很好的地段,還寬敞。
她去看店面時,順道逛了下大百貨,發現傢俱、木製品這一塊還真有很大的需求,不說別的,就只是年輕人結婚,36條腿就必須安排上,滬市不比農村要得都是好東西,好幾對準備新婚的小年輕都在排隊訂桌椅、衣櫃。
但許思看中的不止這些。
滬市有太多老洋房,有鈔票的人數不勝數,高階定製的傢俱是個大市場。還有她從前看過的電影紀錄片裡,Z國八十年代中期出口的工藝品可被許多國家喜愛。
何不試試?
跳舞是她的愛好,但如今這個馬上騰飛的時代不賺點錢都對不起自己。
要不成,也當是對今朝這阿叔雪中送炭的感謝吧。
“阿叔,你們除了做農具還會做什麼呀?”
張大友還沉浸在回程的盤算中,聞言說,“說是農具社,其實啥都能做,十里八鄉誰家打傢俱都是我們做的,但凡畫個圖弄個樣式,就能給做出來。”
許思笑問,“雕花的成嗎?”
張大友拍胸脯說,“當然成啊,牡丹啊、月季啊還有鴛鴦啥的,新婚傢俱都愛雕這些。”
那邊張大友的弟弟張曉明插嘴說,“我們還給廟裡雕過佛像呢,沒啥不能搞的,前些天瞧那啥啥……大哥,啥百貨來著,裡頭那樟木櫃也做不咋樣,不如我。”
另外兩個工友友善笑起來,隨即想到他們一身手藝卻沒有用武之地,又都露出惆悵的神情。
張大友嘆氣說,“小姑娘,我們得走了啊,你趕緊回吧。”
許思叫住他,“阿叔,我可以跟你訂一批這傘嗎?”
“啊?你,你要訂這傘做什麼,現在哪裡還有人用木杆子的傘呢,嫌笨重…… ”張大友擺擺手只當眼前小姑娘是心血來潮。
許思笑道,“我要組一支舞,得用到油紙傘,大概三十把吧,不用像這把一樣實用、但需要更輕巧美觀些,另外還需要三十把竹扇。”
張大友還沒反應過來,張曉明先瞪大了眼,“啊…… 你真要訂啊,可我們不是滬市人,馬上也要回去了。”
“豐陽離這裡遠嗎?”這地方許思好像沒聽過。
張大友說,“有些遠的,換兩趟車要坐七八個小時。”
許思說,“這樣吧,我付定金然後給你們留個電話,等做好了打這個電話,我再託人運過來,價格好商量。”
到時候問問閆崢能不能借車,她其實會開車,或者僱個人去運回來都行,不是麻煩事。
她確實有支舞蹈是用到傘的,上輩子腰傷不能專業跳舞,但技癢的時候也會給舞蹈團排舞蹈,名氣還不小。
眼前這阿叔看著人不錯,可許思也不能立刻就信任人,這個訂單是需要也是試探。
她從包裡數出一百塊錢遞過去,張大友還愣神不曉得接。
許思轉而遞給張曉明,然後拿出隨身放包裡的紙筆寫了電話給他們。
張大友這才反應過來,沒成想回去前還能收到個訂單,雖然不大,但農具廠倒閉後,他們已經太久沒有一分錢收入了。
只是做傘和扇子,農具廠剩下的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