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楓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章 資料偏差起風波,天文應用陷困境,我在宋朝造電機,清楓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必須重新檢查所有的觀測記錄!”楊啟斬釘截鐵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天文觀測站內,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緊張的氛圍瀰漫開來。
楊啟的眼神如同鷹隼般銳利,專注地審視著每一行資料,彷彿要從中找出潛藏的秘密。
他快速地翻閱著厚厚的觀測記錄,指尖在紙頁上留下淡淡的痕跡,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這聲音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清晰。
郭婉站在一旁,神情嚴肅地協助著楊啟。
她纖細的手指靈活地翻動著另一摞記錄,目光緊盯著紙上的數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偏差。
她烏黑的長髮垂落在肩頭,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曳,映襯著她白皙的面龐,更顯得她專注而認真。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觀測站內的氣氛愈發壓抑。
楊啟一遍又一遍地檢查著記錄,卻始終找不到偏差的根源。
他眉頭緊鎖,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在昏黃的燈光下閃爍著點點光芒。
他的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彷彿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怎麼會這樣?”楊啟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他用力地揉了揉太陽穴,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但內心的焦躁卻如同潮水般湧來,讓他感到窒息。
他感覺自己就像掉進了一個巨大的迷宮,四處都是死衚衕,找不到任何出路。
壓抑的氣氛越來越濃重,彷彿暴風雨前的寧靜。
楊啟的手指緊緊地攥著觀測記錄,指關節都泛白了。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著自己慌亂的情緒。
突然,他猛地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盯著吳學者,語氣低沉而堅定地說道:“吳學者,你再去檢查一遍儀器,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懷疑的種子一旦播下,便如野草般瘋長。
一些原本對楊啟充滿敬佩的學者開始動搖,他們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像一群不安的麻雀。
他們的目光中,曾經的崇敬被懷疑取代,像一層薄薄的霧,籠罩在楊啟周圍。
“這資料偏差,會不會是他算錯了?”一個學者壓低聲音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是啊,之前那些發明,或許只是巧合……”另一個學者附和道,眼神飄忽不定。
懷疑的氛圍像漣漪般擴散開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了討論,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大,像一群嗡嗡作響的蜜蜂,擾亂著楊啟的思緒。
楊啟感到周圍的目光像針一樣刺痛著他的面板,他感覺到自己的心跳開始加快,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沮喪的情緒像潮水般湧上心頭,他感到一陣無力,彷彿被困在泥沼中,無法動彈。
他緊緊地握著拳頭,指甲深深地陷入手掌,帶來一陣刺痛。
“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楊啟心中升起一絲懷疑,但他很快便將這種想法拋之腦後。
他知道,自己不能被這些懷疑打倒,他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語氣沉穩而有力:“我相信,一定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能放棄!”
他不再侷限於自己的思路,開始主動向吳學者等人尋求不同的見解。
他放下了以往的權威,虛心地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認真地思考每一個可能性。
“吳學者,你有什麼想法?”楊啟的目光落在吳學者身上,語氣誠懇而謙遜。
吳學者被楊啟的轉變驚呆了,他原本以為楊啟會固執己見,沒想到他會如此虛心地向自己請教。
他感到一絲驚訝,也感到一絲好奇。
他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努力尋找新的思路。
“或許……”吳學者猶豫了一下,緩緩開口道,“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
吳學者的話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楊啟腦海中的迷霧。
他猛地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陷入了思維的誤區。
他重新審視了所有的資料,仔細地檢查每一個步驟,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他發現了那個導致偏差的罪魁禍首——一個極小的計算失誤,小數點後一位的錯誤,卻像蝴蝶效應般引發了巨大的偏差。
“找到了!我找到了!”楊啟興奮地高呼,聲音在觀測站內迴盪,如同一道驚雷,打破了壓抑的寂靜。
喜悅的氛圍如同火山噴發般瞬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