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百二十一章 退吳王,雷霆天驕,獨·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發了一封求援信。

集莒國全國之力,也許能守住新城一段時間,就快要開春了,只要拖到春耕,吳國也許就會撤軍。

雖然吳國的三萬精銳是脫產全職軍人,不受春耕影響,但是這些人前年離開吳國入楚,一直打了快兩年,現在剛剛返回吳國,又馬不停蹄的進攻莒國,可以說是身心俱疲。

況且這三萬人不種田,剩下的兩萬人還有這五萬大軍的後勤也得耕種,無論從軍心考慮,還是從經濟考慮,吳國都極可能在春耕前撤軍。

等了半個月,吳軍已經將外圍城邑拔除乾淨,兵圍新城,莒子還是沒有回信。

祝平炎倒是明白唇亡齒寒,可他又能怎麼辦?自己上也只是送死而已。

又半個月後,新城城破,新男被俘,向國舊貴族逃往祝城。

兩萬吳軍追至祝城腳下,祝平炎率領五萬大軍出城,八十門大炮轟鳴,將祝軍與吳軍之間的土地犁了一遍。

兩萬吳軍原地駐紮,等待主力支援,祝平炎也一直等著斥候的訊息,一旦吳軍主力到來,他就得立刻返回祝城。

他擺出的那五萬大軍是假的,祝軍一共就一萬五,把後勤兵、民兵、預備兵全部加上也就三萬,又拉了兩萬平民過來,反正祝平炎庫存的盔甲夠多,穿上盔甲在後面充數就行。

士兵是為了威懾凡人和底層天驕,大炮則是威懾證道及靈臺。

這些吳軍不知道祝軍的底細,甚至不知道這是哪方的軍隊,只是按常理考慮,有這麼多凡人軍隊,天驕再怎麼也不會太少,再加上向國舊貴族和那些大炮,實力比己方強大很多,得等主力到來。

祝平炎虛張聲勢當然是為了嚇退吳軍,吳軍只用了十五天就攻破新城,真要打過來,祝城最多也就堅持二十天。

但是在他虛張聲勢以後,吳軍有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只要吳軍認為春耕之前拿不下祝城,就可能退軍。

而此時,剛拿下新城的吳軍也在討論,要不要進攻祝城。

有人覺得既然大軍已經到這裡了,又剛剛打勝仗,就應該趁熱打鐵,一舉攻破向城,他們還不知道向城改名的事。

但也有人反對,稱祝軍兵強馬壯,向城作為故都,城防也非新地能比,若是久攻不下,勢必要耽誤春耕。

立刻有人說,打仗應當一鼓作氣,遲則生變,等到明年再來打向城,也許敵人就不是祝軍了,而是齊魯莒三國聯軍。

又有人反對,既然進攻莒國,自然就考慮了遭遇三國聯軍的可能,若是沒有能力打敗三國聯軍,拿下新地有什麼用,攻下向城又如何,最終還不是要灰溜溜縮回吳國。

甚至還有人拱火,吳王僚都能與齊魯莒聯軍打平,如今有英明神武的吳王闔閭,自然能輕鬆戰而勝之。

眾人爭論不休,支援繼續打的都是吳國靠新地這邊的大夫,吳國吞下新、向後,這些地方最後可能歸他們,所以他們有動力。

吳國領土擴張,對所有人都是好事,其他人也許不像他們這樣堅定的支援,但也沒這麼多人反對,如今要進攻向城,怎麼突然覺得自己眾叛親離了。

因為吳國內有祝平炎的內奸。

祝平炎在盔甲生意上讓利,請求卑梁伯幫助他渡過難關。

一旦吳軍攻破祝城,祝平炎販賣盔甲的事就會曝光,沒人知道祝平炎會怎樣,卑梁伯的下場倒是很明瞭,失去盔甲渠道,沒了生意也沒了地位,重新成為邊陲小城無人問津的下大夫。

所以根本不用祝平炎開口,卑梁伯肯定會幫他,只不過大勢難違,卑梁伯也沒辦法阻止進攻莒國的決定,他只想在城破時幫著祝平炎逃走。

在吳國對是否繼續進攻有了爭議,他才終於有了發力的機會,靠著盔甲生意構建的人脈,讓那些中立的人全倒向了反對派。

這本身其實不難,除了有機會得到土地的人,其他人都不想因為戰爭耽誤春耕。難點在於一般人搞不清楚吳國的情況,沒法把力用在最巧妙的地方。

在祝平炎的虛張聲勢和卑梁伯的遊說下,吳國最終還是退兵了。

祝平炎也因此多了一年的喘息之機,只不過一年之後他要對付的不是新男,而是吳王。

春秋五霸中,齊恆公、晉文公、楚懷王的地位毫無爭議,另外兩個卻總是爭論不休,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都在候選名單裡。

吳王闔閭正是夫差的父親。

對歷史有了解的人應該明白,稱霸一般都是幾代人的功勞,國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現代養生開始武道通神

左右X

君睿傳

晨霞之光

遇見一座冰山(網遊)

泡麵都沒了

封神從我元始大義滅親開始

神馬東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