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百四十八 合圍,雷霆天驕,獨·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有他這麼在人群中攪動,自然也就沒有任何陣型可言,右翼軍頃刻便被切開。
古代戰爭的主要交鋒就在於陣型,一方陣型破裂,就代表結束,所以正常情況下,右翼陣型被擊穿,應該立刻投降或者潰散。
但在吳軍將領的影響下,這些人堅信下一秒己方援軍就到,依然奮力抵抗。
再怎麼抵抗,陣型破裂被分割包圍的事實不會變,所以此處的區域性戰鬥,優勢在祝軍,吳軍不斷減員。
但優勢只在於區域性,一旦吳軍主力趕到,想走也走不掉了,所以祝平炎在觀察後方之後,沒有留戀戰果,立刻越過吳軍右翼,向包圍圈外逃離。
此時右翼的陣型已經被打散,等他們重新整隊,以祝軍的速度早就跑遠了,吳軍將領便下達了一個殘酷的命令,讓右翼以散兵衝上去,拖住祝軍撤退的腳步。
以散兵面對祝軍的戟兵陣,完全就是在送死,衝上來一個死一個,只是祝軍要防備他們,就只能結陣緩步撤退。
而在這時候,一支部隊從吳軍右翼的斜後方出來,攔住了祝軍的撤退路線,祝軍譁然,祝平炎也悚然一驚,這個位置怎麼可能有人?
他策馬來回賓士,觀察敵軍的動態,才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陷入包圍。
-
吳軍中軍一共有兩個方陣,暫稱之為左方陣,右方陣,在他突襲吳軍右翼的時候,距離他最近的是右方陣。
他自然而然覺得,從背面衝殺過來的是右方陣,而更遠的左方陣應該在右方陣後面。
所以他得出結論,吳軍行動遲緩,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支援,不必急著走,可以多殺一些吳軍擴大戰果。
但其實從後方撲殺過來的是左方陣,右方陣向右躲在了右翼軍的後面,去阻截祝軍的前路。
之後右翼軍以散兵進攻,不僅僅是為了拖延,也在為右方陣掩護,散兵相比於方陣的面積更大,掩護效果更好。
此時左方陣從後方追來,右方陣攔在前方,右翼軍堵在左邊,散兵衝鋒的左翼軍也跑位到了祝軍的右邊,開始重新結陣。
吳軍整體是呈現包圍態勢,但方陣與方陣之間依然有很大空隙,特別是左翼軍這個方向,
左翼軍為了大範圍機動,是放棄陣型散兵跑過來的,陣型比被打爛的右翼軍還要亂,所以不可能直接堵到祝軍臉上,那是找打。
左翼軍會在更遠處集結,然後以方陣壓過來,而現在左翼軍還沒集結完畢,與中軍的兩個方陣都有很大空隙。
祝軍是在被堵截後從後方追趕包圍,所以左方陣和左翼軍都距離他比較遠,距離最近且最大的空隙就在左前方。
一個念頭不由閃了出來,從左前方突破?
左前方的空缺,也就是左翼軍與右方陣的空隙,這看起來是最容易突破的一條路,由於左翼軍還沒集結完畢,行動能力很差,此時只要向左跑甩掉右方陣,然後在左翼軍壓過來之前逃出缺口就行。
但是右方陣與祝軍的距離太近了,祝軍向左機動,右方陣不必和祝軍賽跑,可以直接前壓,攻擊祝軍右翼。
祝軍要麼拋棄右翼逃出包圍,要麼就會被拖住,最終被合圍。
被合圍大機率會兵敗,放棄右翼也再無獲勝可能。
己方軍心動搖,敵方正在逼近,祝平炎知道不管是好是壞,必須做出決定,但有時候越是急腦袋就越亂,根本無法進行復雜的思考。
於是他四面看了一眼,不再去管什麼缺口,直接選擇最薄弱的一面突圍,變陣右行軍,攻擊右翼軍。
他本來想擺錐型陣突圍,但雙方距離這麼近,時間這麼緊,直接擺了個十二人縱深的方陣。
右翼軍最先遭受打擊,後來又用散兵去送命,現在已經不到四十人了。
雖然祝軍變陣的時間讓他們有機會重新結陣,但一共就這麼點人,哪怕祝軍沒時間排開陣型,用的是大縱深方陣,他們也沒辦法排開同樣的寬度去阻攔。
要維持二十五人寬度的陣線,哪怕只有兩人縱深,起碼也得五十人,不說他們根本沒有五十人,就算有,兩人縱深的陣線還不是脆弱的像一張紙。
於是他們也排了個方陣,既然怎麼都攔不住,那就不攔了,在路中間當一顆釘子。
這反倒正合祝平炎心意,他的目標是衝出包圍,才懶得去和這個小方陣打,直接選擇繞過去。
直接繞是肯定繞不過去的,因為敵方方陣又不是死的,你繞,他也可以過來攔,而小方陣要比大方陣靈活得多,必定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