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百八十五章 熊心,雷霆天驕,獨·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祝平炎的盔甲曾經完全抵擋了那些土匪的攻擊,但是看著迎面衝來龐然大物,他一點信心都沒有,所以他才會害怕。
害怕很正常,和疼痛一樣,雖然是負面情緒,卻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但問題是他害怕的方式不對。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在遇到突發的危險時,都會有應激行為,這其實就是身體害怕你在關鍵的時候腦子不夠用,提前編好了一套流程,到時候什麼都不用想,按照這套流程走就行。
有些人在害怕的時候會喪失理智,這會讓他們在面對不可戰勝的敵人時,依然能殊死抵,雖然抵抗的結果往往還是失敗,但終究是抵抗過了,有極小的希望成功。
有些人在害怕的時候會喪失勇氣,即便有機會也會選擇放棄,逃跑永遠他們的第一選擇,雖然這會讓他們錯過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是這樣可以讓他們有更大機率存活。
而有些人沒有這種應激行為,關鍵時刻需要他自行思考判斷。
如這人聰明且思維敏捷,就能在危急關頭冷靜理智的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也就是所謂的臨危不亂,這是天賦,羨慕不來。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沒有應激行為也許並不是什麼好事,也不算是天賦。
因為沒有應激行為,就必須全仰仗大腦的思考,可對於自身素質不夠的人,大腦根本無法在這關鍵的一秒內思考出辦法。
聰明,且思維敏捷,缺一不可。
不夠聰明,即使思維敏捷,也無法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也有些人實際很聰明,但是思慮太多,無法快速給出結果,在這種時候和笨人也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大部分沒有應激行為的人,是算不上臨危不亂的,他們在危險到來的時候沒有反應,是因為身體沒有條件反射,腦子又不夠快,所以整個人呆在那一動不動。
這種情況一般被稱為凍結效應,在思考出結果之前,身體就想是凍結了一樣,很多人都有這張種情況。
這和祝平炎很像,但並非一樣。
所謂凍結效應,並不是身體真的僵硬不動,而是腦子反應不過來,沒有給身體下達指令,所以大部分人的“凍結”時間都很短。
祝平炎的情況更加嚴重,他的身體僵硬不是思維凍結,而是真正的肌肉僵硬,就算他的思維恢復正常,清醒的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他的身體也無法響應。
無論是逃跑還是瘋狂,亦或者交給大腦自己思考,都是在求存,像祝平炎這樣渾身僵硬,卻更像是求死。
對於這種現象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不是在求死,而是在裝死,很多時候相較於驚慌失措,裝死反而能倖存。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群體創造的棄子。
眾所周知,我不需要跑贏獅子,只需要跑贏其他人就行。
當群體遇到危險時,丟出一個棄子,反而能讓大部分人活下去。
這種說法其實不太符合進化論,不過對於祝平炎來說,或許更適合點。
“可是我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就算是棄子,也沒有任何價值啊。”
就像是抗爭命運一般,他竭盡全力的嘶吼,不甘於像木頭一樣被吃掉,想要盡力抬起手裡的槍,可還是沒能成功,那頭熊跑的太快了。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相較於人,熊其實並不笨重,它的短跑速度比人類的極限還要快,短短四十多米的距離,三秒就跑過來了,這個時間還不足以讓祝平炎恢復正常。
但是祝平炎這一聲嘶吼還是救了他的命,因為那頭熊被他這一聲大吼鎮住了,主動停了來。
在人們的想象中,野生動物應該是兇殘且無畏的,但實際上即便是熊這種大型食肉動物,也非常謹慎。
人受傷了還能去醫院,還能有親人朋友的陪伴照顧,即便是古代,斷手斷腳卻存活下來的也大有人在。
可對於熊這種單打獨鬥的野生動物來說,受傷了只能自己抗,如果受重傷,可能會有好幾個月只能躺在樹洞裡等待傷勢恢復,若是儲備的脂肪不夠,就必須拖著受傷的身體覓食。
熊也可以吃素,捕獵對它並沒有那麼重要,但這可不僅僅是捕捉不到獵物這麼簡單,它會成為別人的獵物。
在它身強體壯時,沒有動物敢於招惹它,但若是它拖著受傷的身軀四處遊蕩,便可能變成老虎的一頓飽餐。
這個道理對老虎其實也一樣,雖然熊幾乎無法捕獵老虎,但是老虎沒有熊那麼厚的脂肪,不可能躺著幾個月等傷勢恢復,而且它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