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滑子菇養殖!
酩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滑子菇養殖!,重生76:打獵養村花,女知青急了,酩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滑子菇?這是啥玩意兒?”
苗青松和苗旺兩臉疑惑,這個詞兒他們還是頭一回聽。
恰好這會兒來到林家院子裡的吳滿倉,也剛好聽見了。
他也是頭一回聽見這個詞兒,心裡頭不禁也好奇起來。
本來林默也沒想到能種植菌子的。
像平菇啊、杏鮑菇啊、金針菇之類的菌子,好種是好種,但是得天氣暖和了時才能搗騰。
那天在雞冠山裡偶然找見凍蘑時,林默就想起了滑子菇這玩意兒。
這玩意兒也是個很耐寒的菌子,生長的海拔跟凍蘑一樣,都是500米到1500米。
離村子最近的那老禿子山都被村裡伐木燒柴幾乎伐禿嚕了,在那個位置搗騰溫室棚子非常可行。
能保證裡頭溫度在五度以上就能種植。
既然雞冠山頂的裂溝子裡能長出來凍蘑,那就肯定能找見滑子菇。
能找見滑子菇,就弄到滑子菇的菌種。
至於價錢嘛……
就算是在後世,一斤新鮮的滑子菇也得好幾十塊錢一斤,幹菇更是……
嘻嘻。
林默跟倆發小大致說了說滑子菇需要的環境,以及要是能搗騰出來,一斤幹菇的價錢保守估計,肯定不低於十塊錢。
“滑子菇長得還怪俊,銅黃色的,頭頂蓋個厚黃油帽子,身子修長粗壯,一根兒大概巴掌那麼長、兩根指頭那麼粗。”
“很好辨認,要是進到山裡,在很高的地方遇見了,一眼就能認出來。”
倆發小眨巴著大眼睛,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努力記下林默說的這些特徵。
與此同時,隔著牆的外頭,還貼著兩隻耳朵。
吳滿倉和吳豐收也聽見了。
嘖嘖,這小子肚子裡竟然這麼多主意。
雖說只是在閒聊嘮嗑,只是幾句淺薄,卻也聽的倆人心動不已。
幹菇能賣至少十塊錢一斤?
還有那啥溫室棚子也是頭一回聽說。
吳豐收砸吧著嘴瞅著老哥,等候老哥的下一步動作,是進去跟林默嘮嘮,還是轉頭回自個兒家去。
而吳滿倉肚子裡想的就比較雜了。
在單位裡頭被這樣穿小鞋,煩死個人。
要不是不捨得這個鐵飯碗……
溫室棚子,種植值錢的滑子菇。
這產業要是有可行性,咱興許可以託託關係調到農業局裡去。
鬥不起還能跑不起?
到時候要是驗證了可行,那就叫相熟的幾個村都搞一搞。
“咋樣?”吳豐收等不來老哥動靜,於是低聲問詢一嘴。
吳滿倉不說話,轉頭往外走,同時抬手招呼老弟跟他一起離開。
“他要是真想搗騰,你擱村裡暗中護著一下,別叫些個阻力刁難他。”
“瞅瞅他是不是真能搗騰出動靜來,那時候再叫我過來看看情況。”
吳豐收心領神會的點點頭。
在林默毫無察覺之下,他成了吳滿倉暗中觀察的實驗物件。
“老禿子山禿歸禿,但是還怪高來,在上頭找平山地可不容易。”苗青松聽完林默的話後,心裡挺想搗騰。
但是還沒開始搗騰呢,他就能意識到問題很多。
首先高山生長環境就限制了滑子菇不能在平地上搗騰,只能在山頂上。
還有溫度、溼度啥的。
本來聽說這玩意兒只能在酷寒的高山老林里長,還尋思嶺子裡山貨似乎挺不少,。這玩意兒還挺堅韌能吃苦。
可這會兒反過來要模擬它的生長條件,又反而感覺要求苛刻。
“非得這麼苦才能活著嗎,這滑子菇。”阿旺說笑一聲。
把冬天的盤算跟倆發小說的差不多後,林默就話音一轉:
“我明兒一早要出趟遠門,你們跟我一起走不?”
聽見這話,倆發小又眯瞪起大眼珠子。
自從他們出生以來,除了去過縣裡,就沒再去過別的地方。
農村人早就接受了生哪兒死哪兒,也不向往遠方,反而思想裡更根植著落葉要歸根。
冷不丁一提“出遠門”,倆發小几乎異口同聲:
“去哪兒?”
“黑河,”林默粗略估摸:
“從咱們安縣到黑河,大概得往南五、六百里路吧。”
一聽居然這麼遠,倆發小登時打起了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