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恐慌壓城,動亂前兆,大慶逍遙貴公子,十三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少爺所言極是,巡撫大人定是此意。”

“可是他把事情想的過於簡單,或者說太過於心急,我有一種預感,官府可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結果。”

見李福將目光看來,不等詢問李卓自己就說了起來。

“這位巡撫大人,他沒考慮到一點重要的因素,便是“民心”,雖然衙門告示明說孟孝是叛賊假冒。

可從我們方才探聽到的情況來看,老百姓根本不信這種說法,反而認為是孟孝觸碰到了上面的利益。

被巡撫和知府栽贓陷害,殺了之後還誣告他謀反,眼下百姓們只是私下中議論,僅僅如此還沒什麼。

可若這時,有人突然在海陵府製造混亂和恐慌,用此事栽贓官府,說官府為了滅口大開殺戒什麼的,以此鼓動民心。

海陵府城定然會大亂,情況會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李卓的猜測不是無端放矢,他研究了大半輩子的歷史和經濟,很清楚民心的威力。

只可惜巡撫這些大人們高高在上,對此並不重視。

當初劉玄德攜民渡江,難道他不知此舉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累贅?

雖然主要原因是老百姓自願跟隨,但在那種危急情況下,又有幾個當權者能真的如此做。

最後的結果雖然損失慘重,卻讓劉備仁德之名名揚天下,對他今後建立蜀漢政權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民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歷史的教訓,這才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一說。

張靈楚通胡,倒賣兵器糧食給胡人,這樣的人冒充同知,難道會因此而徹底轉性,變的愛民如子嗎?

李卓認為絕無可能,只有一個原因,一切都是他刻意為之,在民間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好為將來的計劃提前埋下伏筆。

眼下他突然崩逝,民間幾乎一邊倒的站在他這邊。

他的那些同黨不管是為了自保,又或者是什麼其他原因,定然會大肆利用這一點,瘋狂給官府潑髒水。

最後在海陵府掀起動亂,若聲勢鬧的太大,一個弄不好,可能就是極大的政治事件。

李福聞聽後並未說什麼,可內心中覺的李卓有些杞人憂天。

官府是什麼?那就是老百姓的天,他就不信海陵府的老百姓,真會為了一個死去的官員做什麼。

床鋪收拾好後,李卓就上床睡覺了,不管海陵府接下來會發生何事,他也不會再多管。

反正明日就要離開海陵府,李卓已經計劃好了。

這次回去以快為主,也不回平陽城,直接去老龐那住上個一兩個月,或者更久,直到風波徹底過去。

迷迷糊糊中,李卓聽到一陣急促的拍門聲。

他睜眼揉了揉眼睛,正要發火誰這麼早敲門,打擾自己休息,李福已經先行一步開啟了門。

環兒一臉害怕和焦急的站在門口。

開口第一句話就讓李卓臉色大變。

“公子,不好了!半個時辰前官府突然下令封鎖四門,任何人不許進出!”

李卓瞬間就清醒過來,猛的從床上坐起身子。

“你說什麼?官府封鎖四門?發生何事了?”

要真是如此,自己還怎麼回平陽?

“公子,您快出去看看吧,昨夜城中許多人莫名被殺,還說他們是那位假同知的同黨。

但是許多百姓說,死的人是他們街坊鄰居,相處了大半輩子,不可能是叛黨,跑到府衙討要說法。

官府說那些人,不是官府派人殺的,是假同知的同黨所為,目的是為了製造混亂,栽贓官府。

為了捉拿這些人,官府將四門封鎖,要挨家挨戶搜尋所有形跡可疑之人,找到之前任何人不許離開。”

環兒每天天不亮就會起來,是她多年養成的習慣,這也是她剛剛上街聽人提起的事情。

李卓忽然在自己嘴巴輕輕扇了一下。

“這烏鴉嘴,真是說什麼來什麼。”

昨天他還和李福提過這事,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夥人動作那麼快,而且手段如此卑劣殘忍,直接亂殺百姓。

穿好衣服洗漱完,李卓帶著李福和環兒匆匆下樓。

此刻天才剛亮,平日這個時候,酒樓下面都是冷冷清清,太早了,許多人都還在熟睡。

可今日卻十分的熱鬧,酒樓中大部分人都已起床,街道上也是人往如織,百姓,衙役,甚至官兵絡繹不絕。

“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數碼寶貝冒險之旅

逍遙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