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泗平城遊神,大慶逍遙貴公子,十三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況且河東那邊的具體情況如何,他又怎能不知?
清楚竇淵剛才說的話雖然好聽,但那些商賈絕對不會真的出力。
定然還會趁此機會撈上一筆,卻還能獲得一個好名氣,如此他當然不能容忍。
於是就著趙景潤的話,徹底將這件事定死。
一旦聖旨下了,他們要出多少錢多少糧,到時就是林之平說了算。
竇淵和杜成忠又鬥了一會兒,將基本調子定了下來。
趙景潤見差不多了,伸手往下壓了壓。
“瘟疫之事片刻不得耽誤。”
說著,立刻將目光看向了戶部尚書。
“孫無鋒。”
“臣在。”
“戶部儘快拿出一個賑災方案,明日送中書省。”
“臣,領旨。”
隨著朝會的進行,關於如何處置武安府瘟疫的事,便暫時定了下來。
不僅僅是大慶,歷朝歷代處理瘟疫的方法就那麼三板斧。
首要之事便是保證瘟疫不能繼續擴散,保住遭瘟百姓的基本生活。
因感染瘟疫而死的百姓,將他們屍體給處理好。
至於最後到底死多少人,瘟疫又得持續多久,就全看天意了,在趙景潤心中,瘟疫本身不是什麼大事。
他在乎的,是百姓竟然發生了暴動,這才是他無法容忍的點。
身為趙慶江山的統治者,他不允許有任何威脅皇權的事情發生,所以才將大臣們叫來,仔細的盤問此事。
“陛下,時間不早了,歇息吧。”
尚書房,趙景潤剛剛批閱完公文,王德端著一碗湯走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說了句。
趙景潤端起瓷碗正準備喝,于飛虎忽然走了進來。
“啟稟陛下,剛剛從泗水官驛上送來一份密信,是李卓公子送來的。”
按照正常情況,不管是公文還是其他的信件,送來一律先經過中書省。
由中書省先看過做一個排序,根據輕重緩急排列好,再送來給趙景潤過目。
但有些特殊情況除外,就比如他送給李卓的那道令牌和聖旨,官驛呈送上來後,是直接給金牛衛的。
“哦?李卓來信了?拿給朕看看。”
剛才趙景潤還在唸叨這小子,聞言馬上放下瓷碗。
趙景潤開啟李卓的信封,片刻之後就已經看完,臉上最初的笑容突然消失,而是深深深皺起了眉頭。
王德餘光瞧見後,心中感到好奇,但不敢多問。
信裡面的內容讓趙景潤很糾結。
“這個李卓,可是給朕出了一個難題啊,他來信為梁石玉求情了。”
趙景潤說話之時,眉頭一緊擰成了麻花。
“李公子為梁石玉求情?”
聞言王德和于飛虎對視一眼,很默契的保持沉默。
河東此次爆發淮河水患,死了那麼多人,現在又出現瘟疫,這個梁石玉便是罪魁禍首。
李卓為何會為他求情?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他們是如何認識的?
“李卓在信中說,朕冤枉了梁石玉,他可能是一個好官,還說真正貪墨賑災款糧者是林之平。”
趙景潤再次說道。
梁石玉身為河東布政使,從二品的朝廷大員,對他趙景潤也是瞭解的。
他原先屬於仕林黨,在前朝時透過科舉入的仕。
先帝對其評價是有能力,有一顆為民之心,但性格太過剛直,喜歡認死理。
事實也證明先帝所言沒錯,梁石玉因為這個原因,六年前徹底和仕林黨劃清了界限。
正因因此,杜成忠才將原本屬於他的巡撫之位,安排林之平頂了上去。
趙景潤對此人印象不太好,當年他還是太子位居東宮時,梁石玉在翰林院任編撰,曾因為一件小事,在先帝面前說過他。
故而這次的事情,趙景潤才沒有多管,直接讓刑部會同大理寺對其審訊,他正好也俯首認罪,於是就這麼順下來了。
但趙景潤沒想到,李卓竟然會為對方來信求情,李卓是他必須要抓住的大才,故而不得不重視。
若是自己依舊不管不顧,到時梁石玉被問斬,對方會不會因為此事而遷怒自己?
而刑部和大理寺定好的案子,如果想翻案,只有自己親自出面。
眼下三黨都盯著這個布政使的位子,他如果這麼做也不太好交代。
即便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