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一條鞭法,大慶逍遙貴公子,十三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陪老夫釣魚閒聊?

你的時間還很多,但老夫已是快八十之齡,說不定哪天醒來就沒了。”

“這……”

李卓露出為難之色,龐振說的也有道理,別看他現在精神矍鑠,可畢竟到了此歲數。

萬一自己一走,成為永別,心中也定會無比遺憾,可是自己的情況又不能忽略。

思索片刻後,李卓嘆了口氣。

“此事先不說了,我若是當真要走之時,定會提前來和你說一聲……”

接著二人又和往常一樣,一邊喝酒一邊聊起了國家大事。

不論是哪個時空的男人,也不論什麼歲數,酒一喝多都喜歡聊這方面,更何況這是二人都喜歡的共同話題。

酒醉之後,李卓直接在此休息,一直到傍晚時李福才將他叫醒。

“老龐,你在寫什麼呢?”

端著龐德煮的醒酒湯,李卓發現老頭在紙上寫寫畫畫的,好奇之下就走了過來。

“一條鞭法之改革”

看到這幾個大字後,李卓驚了一下。

“老頭,你把它寫下來幹嘛?就是我們之間的閒聊之言而已。”

此法正是他們喝酒時所說,是由“攤丁入畝”話題引申出來的。

而一條鞭法,是明嘉靖九年時,時任武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的桂萼首次提出。

後於萬曆九年時,由內閣首輔張居正完善之後全面推廣。

攤丁入畝,在大慶解決的只是稅的問題,但大慶除此之外,還有賦和徭。

具體來說便是賦稅徭役,這三者是壓在古代農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便是將這些還有其他雜徵,匯總為一條,合併收為銀兩,具體按照田畝折算。

更具體一些,可分為三條。

第一,清丈土地,擴大徵收面,使稅賦相對平均。

此法和攤丁入畝相契合。

第二,統一賦役,限制苛擾,讓稅賦趨於穩定。

因為資訊交流的限制,古代許多地方官員,喜歡巧立名目,強徵百姓除田役之外的加派,比如方物,土貢一類的。

為了他們的官聲勞民傷財,此法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情況。

第三,計畝徵銀,官收官解,使徵收辦法更加完備。

很簡單的道理,如今的大慶百姓,他們除了要交田稅,也就是銀子之外,還有田賦,便是糧食稻穀一類的。

一些貪官便用此來做文章,比如農民明明繳了十斤糧食,他的器皿卻只有八斤,以此給農民增加了沉重負擔。

有了這條後,就可以將稅,賦,徭,結為一體,此後都可以用銀子來繳納。

身為歷史經濟學教授的李卓,對一條鞭法自然不陌生,它就是上承唐朝的兩稅法,下啟清代時期的攤丁入畝的作用。

當時龐振提到攤丁入畝的一些問題後,他就順帶著將一條鞭法和他介紹了一下。

告訴龐振,想要將攤丁入畝推行下去,首先要將賦稅徭役一體化銀來徵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數碼寶貝冒險之旅

逍遙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