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漫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風雨欲來,女縣令,青山漫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邊陳鈞也看明白了麟慶帝的意思。
出了養心閣就做足了請教的態度,把洪志和楊威叫走了,當然他本來是想留四人的,只是常進和於耀輝一說話就有刺留一個又不太好,最後他們很有眼力勁的向太子告辭了。
太子走後於耀輝和常進難得沒有爭鋒相對,一路無話,等出了宮於耀輝把常進拉到一旁問道:“你說陛下是何意啊?
“陛下一向天威難測,你問我我怎麼知道?”
於耀輝想了想,突然道:“常匹夫,你這人不道德啊,你說你是不是故意引導我說出你師弟,好為他引路?”
常進沒有好氣的道:“於莽夫我還想問你好好的提我師弟幹什麼,就因為你兒子輸我師弟,哼,小氣胚子。”
“你真沒有?”
“沒有。”
於耀輝思索道:“奇了怪了,按理來說陛下應該知道我倆不過氣對方之言,你那個師弟一個小小縣令做了什麼讓陛下記下了他,還宣皇城覲見?”
“老師並沒有跟我提及,說起來他從前只在勤州,到同州也不過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於耀輝見常進面上不似作假,想著回去問問自己的傻兒子。突然聽常進道:“不過就算我師弟只是一個小小縣令,也比你兒子強,各方面。”
“你!我在跟你說事情,你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我也只是在說事實而已。”
“老匹夫”
“粗魯之人。”
其實常進今年不過三十八歲,比於耀輝小了三歲,由於外表比較成熟,就有了老匹夫這麼一個外號。
......
另一邊陳鈞虛心討教,洪志是老臣,楊威是新秀,兩人都是實力派,平日裡他們說話慣會打馬虎眼,今日父皇發話了,他自然不會錯過。
陳鈞道:“剛剛洪卿說綏州情況,孤深感痛惜,記得麟慶年初和麟慶二十二十二年父皇幾度移民,以解決戶籍過多或過少問題,其中還有洪卿的提議,如今孤可否效仿之?”
洪志心中嘆的一口氣,他其實想說的是制度本身與現在的不相符,顯然太子沒有意識到,即使這樣洪志還是耐心的分析道:“初年由於戰亂百姓死傷慘重,先皇和陛下以仁治國,得百姓擁戴,關北道又有大量良田,朝廷有法令補給,百姓自然願意背井離鄉。麟慶二十到二十二年邊疆戰事大勝,但天災人禍,陛下做出讓步,各世家官僚們自然需要做些什麼,於是由上到下進行了一次調整。如今時機不對,太子還是快些準備人員物資的好。”
洪志說的很隱晦,其實就是在說麟慶帝能力強做什麼即使會有一些妥協最終目的還是成了,同時沒有造成什麼不好的局面,太子你不行。
陳鈞又問:“說到物資,按照朝廷法度除稅收外,大都護府亦有部分儲備,百姓過不下去,為何不向大都護府求助?實在是不稱職。”
洪志看了陳鈞一眼後又低頭恭聲道:“嶺北道雖良田不少,然而物種有限,氣溫較低。每年稅收本就艱難,再加上天災人禍,想來無救援之資。”心道“史行每年的哭窮奏書都會擺在案上,就算都護府有資可援他也願意拿出來,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做,不僅打臉嚴重的還會要命。史行傻嗎?不傻。”
陳鈞又向楊威問了幾個問題,楊威一一回答,和洪志一樣說話滴水不漏。
陳鈞的前二十年裡大多接受的是身為儲君該做什麼,例如禮儀規矩,朝堂平衡等,而洪志和楊威所言大多是民生等現實問題,讓他受益匪淺。
話又說回來,不管洪志和楊威如何跟太子分析那些事,有些話他們作為聰明人不會說的太清楚,這就要陳鈞自己去發現。
“兩位大人覺得此去該派何人為輔?”
“錄事或左右員外郎皆可。”
“...”
“...”
太子在政事上還算可圈可點,畢竟皇帝還在,有些人也不敢做什麼,只是他思維上已經定型,又比不得陛下喜怒不形於色,很多時候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一些舊臣老臣都是人精,自陛下少管朝政後大多緘口不言,看陛下今天的樣子怕是有所動作咯!
......
皇宮養心殿內安靜地針落聲都能聽到,陳顯閉著眼睛似乎在養神,許久之後一個身手矯健的人單膝跪在他的正前方,手中拿著一道摺子,一直侍候在陳顯身後的大內總管福公公上前把摺子拿到桌前。
片刻後陳顯道:“宣寧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