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漫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前序,女縣令,青山漫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辰皇朝幅員遼闊,物種豐富,東面臨海,北有武威部落和羅新國為鄰,南下過海有群島,西邊接壤律夏皇朝和安南小國,再往西邊是紗羅國,回紇。
開國皇帝陳德武,在位二十三年。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德武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對抗律夏,征服安南、蠻苗和羅新,重創武威。將大辰設為八道,分別為定北道,安南道,關西道,京中道,嶺北道,劍南道,京東南道,共有一百零三州。和平了一百多年後,第七任皇帝永淳帝上位,這位皇帝極其驕奢淫逸,最喜歡巡遊,每去一個地方都要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後來越發荒淫昏亂,命大臣挑選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無心朝政。老天爺大概看不下去了,那幾年大辰北方旱災南方水災,一時間民不聊生。武威乘機揮師南下,不過一年就拿下定北道,直奔京中道而來,永淳帝嚇得魂飛魄散,匆匆忙忙帶著後宮佳麗和文武百官向南逃亡,路中身死,在位六年,稱為熹宗。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內侍大總管聯合太尉太師擁立熹宗三歲幼子為帝,為明文帝。
明文帝年幼,朝堂被太尉太師內侍把持。此時京中道已經失了大半,鎮守關西道的濟西大都護府陳延固,按照輩分是明文帝的叔伯,打著清君策的名號起兵,安南道,劍南道,京東南道幾位大都護紛紛響應,律夏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點兵點將向東揮師,與濟西大都護幾次交鋒,有勝有負。明文帝在位不過八個月就逝世了,稱為光帝。光帝身死後濟西大都護誅殺把持朝政的幾個奸臣,後在幕僚勸說下在劍南道稱帝,為新武帝。此時天下已經大亂,新武帝封了另外幾個大都護為王,一起對抗外敵,史稱一帝三王。
一帝三王共同抗敵,歷經三年將武威趕出京中道,新武帝入住帝京。
大辰先是經歷暴政天災,後又連年戰亂,已是百廢待興,民生疾苦,不宜再戰。
律夏趁火打劫向東發兵染指的新武帝曾管轄的關西道,新武帝空出手來豈會放過他,於是不管百官阻難向西揮兵和律夏開戰,最後律夏不僅被趕出了關西道還和大辰簽訂三十年和平協議。正當新武帝高興的時候,定東王原京東北道大都護入住京中帝都。早前定東王未封王時在京東南地區實行仁政,百姓對他很是稱讚,如今入京,得到兩地百姓的擁護。
入住京中後定東王以逸待勞等著新武帝,大辰已經安居樂業百年,百姓對陳家王朝認同度很高,按理來講,新武帝有權有兵還名正言順,得到天下是很正常的,奈何定東王耍無賴,搬出厚厚的族譜,說自家是陳太宗的隔隔隔隔隔代子孫,名有了,兵有了,百姓也支援最終得到天下,新武帝含恨而終,聽聞他有後人流落民間。
定東王登基後國號還是大辰,年號為永徽。永徽帝是個好皇帝,在位一年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許多前朝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大規模用兵,使大辰百姓得到休息。
永徽帝死後,廟號仁宗。仁宗後其長子陳顯繼位,年號麟慶。麟慶帝繼承其父的政治理念,實行仁政,大辰王朝開始迅速發展。
麟慶四年,大將軍寧願奉命率軍北上同武威開戰,這仗一打就是三年,也收回了關西道,之後寧願將軍帶領寧家軍鎮守邊關,接下來的十五年大辰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只是武威常常騷擾邊境,令邊城百姓苦不堪言。麟慶二十二年一次戰爭中,寧願大將軍中了敵人的圈套身受重傷,最後不治身亡,其子寧白披甲上陣,與武威開戰,三戰三勝,那年寧白剛過十七。之後寧白常駐邊關,兩年後武威主動投降獻馬匹牛羊美女,兩方暫時進入和平期,
麟慶二十六年孟谷中舉,這年麟慶帝六十大壽剛過三年。另新武帝封的王在麟慶十五年時入住帝京,王位世襲,不再有實權,關南,關東南兩道麟慶帝重新任命大都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