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圓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黃桃季,京華小廚娘,錦鯉圓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一點陸西泠很慶幸。

那就是眼下擴建酒樓是明智的。

因為沒過兩日,他們就發現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了,店裡的食客也少,便是東市西市的工匠們也都消失了大半。

不為別的,就是病氣所致。

陸西泠摘下圍裙,拆開溫僕射府上送來的帖子。

豆芽:“許久沒見到溫娘子了,婚期在即,別是病了才好。”

陸西泠搖搖頭。

溫娘子一家一切安好,不過眼下大周不安,朝堂不穩,悉數官員都心知肚明的低調了不少。

溫僕射同裴宴也當如此,故而婚期又往後延了。

正所謂國家危難之際,喜事緩辦,白事簡辦,宴會不辦,這些事雖沒有明文律令,但大家都會心照不宣的遵循。

豆芽道:“延期了也好,不然那麼多人聚在一塊,怕也是要傳染的!”

是啊,防不勝防,如今病倒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就連足不出戶的宮裡人都未能倖免。

白武病蔫蔫地躺在床上,聽著簾帳外內侍的傳話。

原是今早金鑾殿上,聖人召見了戶部和太醫院商討病患一事,因著宋琢玉戶部的權柄還在交接中,如今的身份又是史官,便也在場聽候。

太醫院帶來了兩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

好訊息之一是病氣的根源已經找到。

太醫院劉提點拱手道:“天氣炎熱,尤其是南方一地更是潮溼難耐,經微臣診斷,這些病患雖發熱的症狀不一樣,但統一的都是外體長蟲,嚴重者還生了毒瘡,瘙癢難耐。”

慶帝眉頭一皺。

毒瘡說小可小,說大也大,古往今來高齡、體弱、加上心中鬱結,很容易因著此病而亡。

同時,慶帝也覺得慶幸,若他們沒能發現的這麼及時,說不定會有多少臣民因病而亡。

且不說那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但凡得了毒瘡而死的人,處理不好屍首,待屍首腐爛,毒素蔓延,到那時便會殃及更多無辜百姓。

劉提點道:“此病可用黃連、黃芪、黃芩配伍,主治清熱解毒,補氣補血,除溼止癢,身長濃皰瘡者亦可食用。”

“對小兒同已抓破帶血色者,臣等以為,可用蘆薈生肌,再加上蛇膽、麝香等物止痛止癢。”

“至於發熱者,便不可急於求成的先治蟲,需以白朮散煎藥服之,待退熱後再繼續治療。”

劉提點說罷,微微抬首瞄了眼聖顏,見慶帝端坐龍椅,並無怒色,這才敢繼續往下稟報。

好訊息之二其實與他們無甚關係,但戶部不吱聲,便只好由他來說。

“京城百姓一聽說朝廷要動前線的糧草賑濟救災,紛紛請願拿出自家的糧食贈與太醫院,此乃委實是與聖人同心同德,上下一體。”

劉提點的話的指向便是以悅泠酒家為首的京城酒樓一眾。

他們只出了物資,沒出力氣。

不是不願意,而是情況使然,要儘量避免與病患的親密接觸。

太醫院有防護,亦有湯藥可預防,但他們小老百姓的醫護常識幾乎為零,湊進去只有給朝廷添麻煩的份兒。

作為一名大周的合格子民,該出手時就出手,其他時候就別給朝廷添堵了。

慶帝表情微微閃動,心中寬慰幾許,似是沒想到外面謠言四起的時候,仍有願意為大周奮不顧身的義士在。

“都說士農工商,商在從前令世人所不齒,依朕看,清和公主所言極是,商人實則最是清醒,他們該本分的時候本分,該精明的時候精明,這才是陰陽平衡。”

金鑾殿內眾人聽聞此言,無不附和。

白武聽了也深覺愧疚。

也許他的父皇只是感念京城各家酒樓的團結一心,並不會單單注意到某一家。

可他卻知道,這件事若沒有那個人肯定是不成的。

市井中,沒有人比她更在意這批糧草的去向了。

外面的內侍還在繼續說著。

“太醫院的人方才已經告訴過奴才了,殿下不過是這幾日勞累所致,並非是感染上了宮外的病氣。”

“想來也是殿下最近吃的好,太醫院的劉提點剛都說了,黃芪大補,又是治病良選,殿下連日來吃著黃芪湯,定是有用的。”

此話一出,白武更是無地自容了。

直覺告訴他,他似乎是一根筋過了頭。

但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情錯付:盛家夫人從不吃回頭草

使用者18190483

離譜!繫結非人老公,我虐哭遊戲

許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