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魔竹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章 呼爾延第一支西狄商隊,紗帽罩嬋娟,書魔竹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葉俊隨著秦漢進了合川縣縣城,在合川縣住了幾天,見一切都井然有序,就帶著小七和十七一起回了涼州府衙。
隨著秋收的展開,涼州府府城如今是非常熱鬧。葉俊之前就有命令,只要有賣糧的百姓,府衙將敞開了收購,確保百姓的農作物出產可以直接變現,所以,來府城賣糧食的、賣各種水果的一直絡繹不絕。
收上來的青棗一部分凍在了冰窖,一部分做成了“醉棗”;收上來的熟透了的紅棗,則均勻鋪在地庫裡自然風乾,以備他用;因家家戶戶要留籽種,收上來的玉米、大豆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都直接存進了榨油坊;
因當年現栽種的果樹還不能結果,所以收上來的蘋果、栗子、梨子、山楂等各色鮮果更少,這些都按照之前葉俊的交代存進了罐頭加工廠,做成了水果罐頭。
葉俊覺得自己所做的其實並不多,可是平凡百姓家的生活卻從今年開始終於開始發生了些微的改善。縣令們都明白,百姓們也明白,是葉大人告訴大家,這鄉間地產、房前屋後,原來所有出產的東西都可以變成銀子,這些銀子或許不多,可是,卻切切實實能補貼家用。想要更多?那就努力讓自家增產吧。
這一年,整個涼州府,有一成的百姓因為有了隱蔽的地道使他們躲過了西狄人的殘酷擾邊;有兩成的百姓靠著吃紅薯、土豆跳出飢餓的死亡圈;有三成的百姓用果樹上結出的果子換成了銀子,買來了各種糙米、玉米堆在自家的倉房裡,一家人的口糧有了,省著吃總能熬過去,全家人喜極而泣;
有四成的百姓靠著栽種產量奇高的大豆、玉米,一下子成了村子裡的富裕之戶,這些人家不再缺吃的,他們覺得自己缺地。若是有地,明年多多的種下去,那收成——於是這些人摩拳擦掌準備去開荒,這邊地廣人稀,年初縣裡就張貼了諭令,鼓勵個人開荒,開出的荒地不僅歸在個人名下,且國家給免兩年的稅糧。這種好事兒去哪找?再猶豫可就來不及啊。
十月,皇帝頒旨曰:白靈玉乃大渝第一國玉!並親書“國玉白靈”四個大字。長平郡王命人快馬加鞭將聖旨及御書送回了涼州府府衙。葉俊命人廣貼告示,在府城“白靈玉專賣店”的大門口搭戲臺,唱戲慶祝三天。
同時命靈石縣縣令章維益將天子手書“國玉白靈”四個大字刻於寬兩米九、高六米九的一塊白靈玉石之上,將此玉碑立於靈石縣縣城通往府城的必經之北城門外五百米處,將此玉碑用木亭護之。
同月,涼州府的府學和鰥寡孤兒所正式竣工。
葉俊為府學取名為:“志遠書院”,張貼告示,廣招鴻儒,明年春天開始正式招生。葉俊硬性規定,葉俊、沐青雪、劉川河三人均為此書院的客座老師,每個人必須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書院授課。
隨著書院的建成,府內諸多大戶、富裕之家的老家主均有“府城氣象一新”的感覺,多少人心內都在感嘆:“別說進士了,咱們大西北多少年沒出過一個舉人了?整個州府十個縣,怕是秀才也湊不到五個吧?!有望了,這下有望了呦”。
書院的牌匾葉俊沒有寫,葉俊始終覺得自己的字兒在大場合是拿不出手的,所以,這個名流千古的活兒就留給長平郡王吧。
這鰥寡孤兒院葉俊給取了名字叫:“恩養院”,大門楹聯就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府衙出錢,給恩養院僱了洗衣、做飯的婆子十人;府衙出錢僱傭恩養院裡的那些身體還算康健的老人每天打掃府城的主要街道,也算是讓他們儘量能自給自足。允,恩養院長期接受個人名義的各種捐贈。
另,裡面十五歲以上的孩子都給安排一份適合的工作,十歲到十五歲之間的孩子給他們安排工作的同時,晚上還安排老師去教他們識字。十歲以下的孩子,讓他們免費進入府學的蒙童班學習。
同樣在十月,涼州府迎來第一場雪的這一天,涼州府迎來了來自西狄的第一支商隊。
這支商隊總共有五十人,二十五輛車。城門守衛自是不敢擅自做主放他們進城,直接派人來請示葉知府。葉俊聽聞後,眉毛一軒,站起身來,一邊給自己穿好大毛的風氅,一邊道:“我親自去看看”。十七趕忙跟上去。
葉俊乘車來到西城門處,下車就走了過去。守城門衛見知府大人親至,趕忙笑著過來行禮,說道:“葉大人,這一行西狄人說是過來做生意的,小的們將他們的車輛也都檢查過了,車底都看了,倒是沒有私藏武器,您看,讓他們進去嗎”?
葉俊道:“他們中間可有通譯嗎”?守城門衛伸手一指:“大人您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