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一章,棺材鋪家的小娘子,墜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這麼做是怕萬一這之中有什麼閃失,辛縣令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是想要儘可能地保護褚家,不要因為這事兒受些無妄的牽連。
好在褚義這邊的試驗很是成功,沒幾次就摸出了最佳的配比,只等著將所有木材處理完畢,就可以製作棺材了。
一旬後,褚義特別為辛縣令定製的棺材總算完成了,每一塊木板都經過藥汁的浸泡和燻蒸,又在上面刷過三層生漆,保留了木質的顏色,還隱約能聞到一種藥材的香氣。
褚義還在每條木板間的縫隙上,都用了融化後的松脂塗抹,來增加這口棺材密閉性,總之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褚義倒也不指望著棺材一定會被用上,但總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才不算辜負了丁安和辛縣令的信任。
又一旬後,褚義特意做的這口棺材到底還是用上了,辛縣令為自家老僕辦了個簡單的入棺送別儀式,隨後這口棺材便隨著南下的商隊,一起出發前往了辛縣令的老家。
褚義還特意見了那商隊裡的人一面,請他們再回到行安縣的時候,派人到褚家鋪子知會一聲,他也好上門去了解一番那棺材,是不是如他們預期的一般,能有一些用處。
眼見著日子來到了四月末,褚平一家也已經搬到了縣城裡,可這時小兩口盤算著趁著褚秀秀臨盆前,趕著端午節回靠山村一次,去看望一下崔家外婆和舅舅舅母們。
這次褚三叔和薛長山兄弟倆並沒有跟著一起,只有褚義小兩口帶著正正回了村裡小住。
崔家過年時就沒能見到外孫一家,如今見了小兩口自然是親近得很,拉著手彷彿有說不完的話。
崔家外婆雖上了年紀,可耳不聾眼不花,自打天氣轉暖,便經常在村裡遛彎,和那些年紀相仿的老夥伴們閒聊解悶,對於這村裡的新鮮事兒,知曉的倒是要比崔家幾個舅舅還要清楚。
就連褚仁一家也要搬去縣城了這事兒,崔家還都是崔外婆先聽說的:“阿義,你那阿爺一家子,聽說也要搬去縣城住了,你可知道這事兒?”
小兩口聞言皆是一愣,褚義搖了搖頭道:“自打阿爺一家搬出村子,我們又搬去了縣城,便一點聯絡都沒有了,那邊的事兒我還真是一點都不知道,外婆是聽村裡人說的?”
崔外婆點了點頭:“我知道你們興許不感興趣,也不在意那頭,不過這事兒我既然聽說了,就還是想提醒你們一句,褚老大一家都不是啥善茬,這次聽說是那褚仁在去年中了舉,在縣衙裡謀到了個官職,這才全家搬去縣城的。依他們之前的性子,我就怕他們去了縣城後,會找你們麻煩。”
沈鹿竹聞言有些驚訝,褚仁中舉的事兒,他們是聽說過的,不過倒是實在沒想到,他居然這麼快就在縣衙謀到了官職,要知道考了貢士的鄧南治,眼下還在鄧家等著機會呢。
“外婆可知道他是謀了個什麼官?”
崔外婆仔細回想了下,隨後才有些遺憾地道:“這倒是還真沒聽誰說起過,這事兒也是這兩天突然傳出來的,都說褚家最近可是得意得很,逢人就說自家要改換門庭了,說他家褚仁出息,不止考中了舉人,跟著就要去縣城當官去了,我就上前打聽了下。
你們要是想知道,一會兒叫你舅舅們出去打聽下,咱們這村裡的沒聽說,說不定他們村裡有知道的。”
沈鹿竹忙伸手拉住崔外婆勸阻道:“外婆,我不過是好奇罷了,哪裡用得到特意叫舅舅們出去打聽啊。”
褚義也道:“是啊外婆,不是說要搬去縣城了,左右到時候都會知道的,不急於這一時。”
崔外婆也不強求,只是繼續苦口婆心地勸道:“那你們記得自己小心著些,不過也不用怕他褚老大家的,不過是當個小官,又不是去做縣令了,這整個縣城還能由他褚仁說了算了?”
“外婆說的是,我們又沒做啥傷天害理的事兒,不怕他,您放心。”
許舉人的堂叔許明,是行安縣的市令,雖只是個九品官,可卻主管縣城的商戶和經營,集市能不能開,何時開都由市令說了算,還有商戶、攤位的管理,都是市令的管轄範圍,許舉人家也正是靠著這一點,才讓自家的買賣,掙得盆滿缽滿。
褚仁在許舉人身上屬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在年後,透過他的引薦,見到了這位市令大人,美酒佳餚、銀錢重禮一一奉上,再加上許舉人的幫腔,總算是得了個口頭的允諾,若是衙門裡有空缺,許市令必定幫著安排。
褚仁禮銀子花了不少,得了承諾後,便安心在家等信兒,原以為很快就能如願以償了,可誰想到左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