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圍困金墉城
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圍困金墉城,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宇文邕的命令很簡單——
圍而不攻,待其自亂。
知道斛律光就在金墉城,宇文邕倒也沒有強令韋孝寬出擊,而是命韋孝寬每日罵戰,逼迫斛律光主動出擊露出破綻。
不出意料,斛律光並沒有中計。
宇文邕又命令韋孝寬率分路的五萬大軍,圍困金墉城,並在洛陽城外附近設下重重防線,企圖斷絕金墉城與洛陽城的聯絡。
目的不言自明,這是要讓斛律光水盡糧絕,困死在金墉城中。
畢竟,金墉城乃防守洛陽的戰略據點和重要屏障。
多年前的邙山之戰,北周軍就是先兵臨金墉城,一旦金墉城破,則洛陽城危。
不過,讓韋孝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蘭陵王遲遲沒有露面。
要知道,當年正是蘭陵王率五百精騎救援金墉城之戰,才內外夾擊,改變了戰局。
“難道說,蘭陵王想要故伎重施?”
韋孝寬心中疑惑,選擇按兵不動,仍舊圍困金墉城。
但他的這一行為,卻引發了高緯的不滿。
“我以為將軍乃北周柱石,必勇武過人,孰料五萬大軍到此,竟空耗糧草,逡巡不進。”高緯冷哼一聲,故意激將,“韋將軍莫不是怕了斛律光那亂臣賊子?”
高緯不滿的原因很簡單。
雖說有不少勢力因為他的緣故投降北周,但宇文邕卻根本不給機會讓他統帥軍隊,甚至,高緯與那些忠於他的舊臣連面也見不到。
至於和高緯一起投降的陸令萱、穆提婆、祖珽等人,則被宇文邕安置在其他地方。
至於到底是關了,還是殺了,又或者真的安置在什麼地方,高緯不敢細想。
因此,高緯巴不得韋孝寬能夠儘快打敗斛律光,最好能一鼓作氣,打回鄴城去,這樣,他也可以不用再寄人籬下,儘快重新做回北齊的皇帝。
為了這一天儘快到來,高緯甚至都願意臣服於北周,日後北齊唯北周馬首是瞻。
至於割地賠銀,只要不動北齊根基,都隨便了。
見高緯慷慨陳詞,韋孝寬暗自嗤笑,一眼就看穿了高緯這是用言語逼他儘快開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呢。
“北齊陛下,我五萬大軍早已將金墉城圍得水洩不通,如今,別說鄴城了,就連洛陽,斛律光也休想得其隻言片語,遑論糧草。”
韋孝寬沉住氣,哄還是要哄的。
畢竟,大周還需要拿高緯來做幌子。
“將軍的意思是,要圍困金墉城,待其糧盡水絕,人飢馬乏之際,再一舉而下?”
高緯倒是很快想明白了。
不過,這倒是讓韋孝寬不喜,看來某人也不傻啊,可得小心應對。
只是,既然如此,為何當初高緯會相信反間計,試圖誅殺斛律光呢?若非如此,蘭陵王又豈會反了他高緯?
“沒錯,陛下果然聖明神武,明燭萬里。”
經過這一番誇讚,高緯頓時有點飄飄然,當即和韋孝寬吐槽說,其實他早就看出來蘭陵王有反心,只是礙於親情,沒有斬盡殺絕,誰料蘭陵王居然恩將仇報巴拉巴拉。
韋孝寬只得按下性子,聽高緯吹噓自己。
不過,這也是個瞭解北齊實力的機會,韋孝寬當即言語附和,要從高緯那裡挖出更多北齊軍政內幕來,為日後滅齊做準備。
與此同時。
與韋孝寬的中軍大帳僅幾里之遙的金墉城上。
鬚髮皆白的斛律光,正精神矍鑠地視察城防。
斛律光的副將,乃是蘭陵王的二哥,高孝珩。和蘭陵王一樣,他是北齊宗室中比較正面的人物。
歷史上高孝珩才華出眾,好綴文,有技藝,尤其喜好作畫,曾在廳事壁自畫蒼鷹,見者皆以為真。
不僅如此,他還有不俗的軍事指揮能力,在北齊面臨北周進攻時,高孝珩積極提出戰略建議,要求帶兵抗擊周軍。
北齊滅亡後,高孝珩被俘。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雲陽宴請北齊君臣,讓高孝珩吹笛,他以“亡國之音,不值得聽”為由拒絕,後北周武帝堅持,他舉起笛子,才到口邊就淚流滿面,周武帝便不再讓他吹奏。
得知歷史的蘭陵王,知道了他二哥的氣節操守經受住了考驗,便請他跟著斛律光一同出征。
此時的高孝珩,內心也是激動不已。
他是萬萬沒想過,自己這個人稱美男子的弟弟,不僅勇敢,而且有情有義,為了救斛律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