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東坡教做東坡肉
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東坡教做東坡肉,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人們跟著寧野在安全的路邊停下腳步,圍了上來。
透過影片介紹,他們大概知道,馬蹄鐵歷史相當悠久,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遺址中,就有類似馬蹄鐵的物件出現,不過那時還比較簡單原始,固定方式也和現在不同。
馬蹄鐵的廣泛應用,應該要到公元8世紀。
11世紀時,為馬匹釘馬蹄鐵,已經在歐洲普遍流行。
中國關於馬蹄鐵的記載相對較晚,有觀點認為,宋代就有馬蹄鐵,但並不如明清時那麼普及和重要。
看過影片,古人們都很感慨。
中國騎兵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劉據的老爹漢武帝時霍衛輕騎,到漢光武帝橫掃天下的幽州突騎,到漢末曹操帳下的虎豹騎……中國這麼多代騎兵,怎麼就沒早點想到給馬匹釘上一塊馬蹄鐵呢?
“馬蹄鐵能夠在複雜地形或堅硬路面上保護馬蹄,增強抓地力,有利於馬匹的健康管理。”
寧野一邊走,一邊繼續說。
“如果你們打算回去搞水泥路的話,馬蹄鐵可以普及一下。不過,從長久來看,改進交通工具是勢在必行的。”
話說間,眾人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平和飯店門口。
當即有負責迎賓的waiter(接待員)過來,寧野掏出手機,將系統發給他的預訂資訊和waiter進行了確認,然後眾人在waiter的帶領下進入了飯店,來到龍鳳廳。
本以為只是一頓簡單的聚餐,誰能想到,一場好戲又要開場了。
不得不說,平和飯店到底是平和飯店。
拿到選單的那一剎那,就連寧野這個現代人,都被震驚到了。
系統給他們預訂的這頓晚餐,一共由冷菜、熱菜、點心、甜品四部分構成,共計28道菜!
嘖嘖嘖,不愧要2萬多一頓。
廳內的視角不錯,正好可以看到江景。
寧野想著,系統花這麼多錢請古人吃飯,恐怕不會僅僅只是犒勞或者震撼一下古人。
一想到蘇軾他們剛來就有這待遇,寧野立馬懂了。
敢情繫統這是要讓蘇軾帶著勞之逸、隆三還有牛富貴這幾位大廚,品鑑品鑑現代大廚的手藝,然後造福學校的膳堂啊。
但寧野漏了一點,系統的考慮絕不止如此。
統子啊統子,真是從不吃虧。
這麼一想,2萬瞬間就不貴了。
不過,寧野低估了古人的實力,勞之逸三人雖未史書留名,蘇軾可是實打實彪炳史冊的美食家。
其餘的人或許不會做菜,但會吃啊。
這不,冷菜剛上桌,在寧野宣佈“開吃”之後,眾人都以一種看似謙和有禮實則爭先恐後但又害怕被人看出來的矜持吃法,開始了這頓盛宴的享用。
冷菜就上了四道。
分別是老上海燻魚,本幫醬鴨,糟三樣和醬黃瓜,雖然多,但主要是用來清爽開胃的,眾人都是吃了個口感。
“這老上海燻魚不錯,比朕在宮裡吃的還要好。”趙頊率先點評,“魚肉外酥裡嫩,甜鹹適中,正合朕的口味。”
說罷,他又轉向正在品嚐的蘇軾。
“蘇愛卿,朕聽聞歷史上你以‘老饕’聞名,那你這個‘老饕’就來猜猜,這魚是怎麼做的?”
寧野想,這誰能猜到?
要是吃一口就知道怎麼做的話,那還要大廚幹嘛?人人都能做國宴了好吧。
沒想到蘇軾只是頓了頓,竟然很快就開口回答。
“回官家的話,臣以口感推測,這道老上海燻魚,乃是選用新鮮的魚類,經過醃製、油炸後,再用一種特製的醬汁浸泡所得,只是,這醬汁是如何做的,臣愚鈍,一時吃不出來。”
寧野咋舌。
他當即在網上查了下,沒想到,網傳的做法,竟然和蘇軾說的七七八八差不多。
“牛啊蘇子!”寧野當即讚道,“你猜對了!”
冷菜之後,熱菜陸續上桌。
什麼片皮鴨、本幫紅燒肉、水晶河蝦仁、本幫鱔絲,還有黑金雪花牛肉粒,獲得了張世傑、冉氏兄弟還有勞之逸等“肉食愛好者”的追捧。
扶蘇、劉據、霍去病,包括陸秀夫、趙昺以及趙頊,則明顯偏好松露油拌麵、三蝦時令蔬菜以及蟹粉豆腐煲。
上次吃過辣條後,扶蘇和劉據都對辣椒印象深刻。
正所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本著為辣椒代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