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變法不是請客吃飯,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寧野看著眉頭緊鎖的趙頊,也是感慨萬千。

在他所熟知的歷史中,趙頊或許不夠剛毅、不夠果決,但他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己的理想。趙頊駕崩後,高太后聽政,啟用司馬光為相,趙頊耗盡一生心血的變法,除置將法外,全部暫時被廢。

歷史上,趙頊在位十八年,根據記載,由於對西夏的戰事慘敗,雄心壯志的趙頊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最後憂鬱而逝。

看來,趙頊這氣急攻心的毛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就在寧野沉思時,蘇軾和勞之逸先後進諫。

“官家!臣蘇軾,實不忍大宋江山斷送在我輩手中,以至數十年後天下大亂,生靈塗炭,還請官家盡罷新法!”

蘇軾並非司馬光那樣的頑固守舊派,他只是看到新法的弊端,並不是全盤反對變法。

但此時,聽到在未來的歷史中,蔡京等人以新法為名亂政,以及靖康恥、二帝北狩,蘇軾的頓時有點情緒上頭。

“官家,萬萬不可!”

勞之逸雖然是御廚,按理說不該妄議朝政,但他家世不錯,而且勞家心向新法,他的兄長可是汴京新黨的重要干將,勞之逸立馬顧不得身份出來反駁。

“正如安石相公所言‘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隨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未來大宋之變局,正說明今日變法之必要!”

勞之逸借用王安石的話,又以他熟悉的做飯比喻,勸說趙頊新法不可半途而廢。

陸秀夫亦出言附和蘇軾的話,張世傑雖未發言,但也沒有為新法站隊。

南宋文武的態度,不足為奇。

宋高宗趙構南渡後,命人重修《神宗實錄》,將北宋滅亡的原因,歸咎於王安石“熙寧變法”,認為王安石變更祖宗法制,禍國殃民,乃千古罪人。

南宋的理學家們,也抨擊荊公新學於學不正,為異端邪說。

王安石提出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也被認為辱沒名教,流毒深遠,宋理宗還因此將他從孔廟中趕了出來。

所以,南宋時,王安石的形象,大抵不如現代這麼正面。

趙頊揉了揉眉心,又是老一套的黨爭之論。

他好不容易來到後世,就是為了從那些日夜不休的聒噪中偷得半日清淨,誰曾想,他只是一句疑惑,就又讓這些喜歡較真的臣子們吵了起來。

“好了,各位愛卿的觀點朕已知曉。不過,朕想知道寧校長怎麼看?後世人,又是如何看待我大宋的這場變法?”

寧野一愣,沒想到趙頊竟然還會問題轉移大法。

剛剛還在旁觀君臣對話的寧野,頓時就像被老師點了名,不得不起身回答問題。

“變法沒有錯,世間無一成不變之法,我肯定是支援你變法的。”

寧野很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沒錯,作為一個未來人,他肯定是變法派,但他不是大宋的新黨。

蘇軾聞言,眉頭微蹙,後人居然贊同變法?他很想聽聽寧野這個後世人的觀點。

“哦?”

趙頊聽到寧野的表態,神色終於舒緩。

“大宋有三冗,冗員、冗兵、冗費。”

寧野開門見山,一針見血指出了王安石曾經和趙頊深入討論過的問題。

蘇軾的弟弟蘇轍在熙寧二年《上皇帝書》中就曾提出“事之害財者三:一曰冗官,二曰冗兵,三日冗費”得到趙頊認可,只不過,蘇轍的理財思路還是在節流基礎上,這和王安石的開源理念有著根本的不同。

“由於大宋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政策,導致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此為冗員。”

“為穩定國朝,實行養兵之策,‘更戍法’更是導致兵將不相習,士兵多而不精,此為冗兵。”

“軍隊、官員激增,加上大修土木、修建寺觀,財政入不敷出,此為冗費。”

“三冗危機下,大宋可謂是內憂外患,變法亡,不變法亦亡。”

趙頊聽到寧野關於三冗的說法,眼睛立馬就亮了,這見識真可謂是一語中的。他正是意識到這些問題,想要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才期望如王安石在《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中所言“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既然變法是對的,為何寧校長又說變法失敗了?是因為朕半途而廢了麼?”

趙頊很不理解。

在他看來,除非他自己將來改弦更張,否則他真的很難想象,他以九五之尊舉一國之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負卿卿

兆七

玩家都以為路人他是滅世Boss

Cayer

未來法師

采苓

假公主重生後成了真貴妃

聽蟬聲

全星際最後的金龍

貓不虎

我真的只是個醫療兵

牧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