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明的未來
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大明的未來,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迎新春。
不知為何,這個冬天特別的冷。坐落於長江之畔的京師,已經接連下了好幾場大雪。
雖然臣子們都說“瑞雪兆豐年”,來年必有好收成,但剛剛登基半年有餘的朱允炆,看著外面的鵝毛大雪,心情卻始終輕鬆不起來。
“陛下。”
翰林院侍講方孝孺從內侍手中接過暖爐,親自試了試溫度,這才走到謹身殿門口,本想將暖爐塞給朱允炆,卻被朱允炆搖了搖頭推開了。
“陛下可是在心憂百姓?”
“知我者,方先生是也。”朱允炆嘆了口氣,“自去歲皇爺爺龍馭賓天,這半年來朕始終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總覺得皇爺爺還在世,朕還沒有做好當皇帝的準備。”
方孝孺和同在殿裡的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對視一眼。
三人作為建文朝的智囊團,如何不知,這位年僅22歲的新帝,這是在擔憂自己做得不夠好,無法駕馭朱元璋離世後錯綜複雜的朝政。
“陛下放心。”
方孝孺上前一步,終於還是將暖爐強行塞到手已經凍得通紅的朱允炆懷裡。
“陛下,此番白災肆虐,不只是京師早有應對,臣亦早已傳陛下旨意,命各地官員組織人力加強巡視,幫助百姓修繕因積雪垮塌的房屋,若當地有災情,可先開倉放糧,再補公文報備。百姓們必能安然度過寒冬,陛下勿憂。”
“嗯,有先生在,想必自是思慮周全的。”
朱允炆聞言,終於鬆了口氣,點點頭,隨即又好像想到什麼。
“對了先生,從我私人府庫裡再撥一萬兩白銀,作為救濟金,專門救濟那些喪失勞動力的孤兒老者弱婦,此事便由先生你親自去辦。”
“陛下仁德,臣遵旨。”
方孝孺對朱允炆的表現很滿意。
繼洪武大帝嚴刑峻法之後,大明能夠迎來一位寬刑省獄,減輕賦稅的仁君,真乃社稷之幸、蒼生之福。
齊泰和黃子澄,對倆人討論的內政,倒似乎沒那麼關心。
不過,他二人此番進宮,亦是有要事要奏。
這事,事關大明的未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