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暗箭,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需看書複述。

有關未來的歷史,早已深深刻入朱允炆的腦海中。

“建文元年七月,也就是大約六個月後,四叔就會以‘清君側’為名,在北平誓師起兵,‘靖難之役’爆發。”

“建文元年八月,朝廷派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北伐。燕軍與耿炳文所率朝廷大軍在真定展開激戰,燕軍最終獲勝。”

“建文二年至三年,先後發生了白溝河之戰、東昌之戰、夾河之戰,雖然過程中形勢不利,但燕軍最終於建文四年六月,突破朝廷大軍長江防線,順利渡江。”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軍攻入南京城。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宮中起火,朕不知所蹤,四叔入城,成功奪了朕的皇位。”

本來,從朱允炆說什麼“六個月後”開始,朱棣就覺得莫名其妙了。

可沒想到,朱允炆居然像是未卜先知一般,不僅大致說出了所謂的“靖難之役”的關鍵節點,而且還說,四年後,他朱棣,竟然造反成功了?還奪了皇位?

那神情言之鑿鑿,就好像朱允炆已經提前知道了朱棣即將要做的事。

朱棣難以置信地盯著朱允炆,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些什麼。

否認麼,這是事實,雖然是還在謀劃中的。

承認吧,憑啥承認?

姚廣孝和馬和,那就是更是驚呆了,此時腦子裡想的全是“這是真的麼”。

“四叔就不好奇,朕是如何得知未來的?”

“你……你是如何得知未來的?”

朱棣向來慧眼如炬。

在和姚廣孝對視一眼之後,從姚廣孝驚訝無比的眼神裡,朱棣終於確信,朱允炆並不像是在撒謊或者作偽。

那麼,朱允炆能這麼說,在朱棣看來,大抵也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了。

那就是,有比姚廣孝還要厲害的高人,能卜算未來!

沒想到,朱允炆接下來的話,又讓朱棣當場愣住。

“朕以上所言,既非虛妄,亦非卜算,而是原本歷史上就會發生的事。”

“朕之所以知道這些,那是因為,朕,去了六百多年後的後世,親眼見過了歷史。”

話已經說到這份兒上,沒有必要再藏著掖著。

朱允炆朝著方孝孺點了點頭,方孝孺這才從袖子裡,拿出那本朱允炆從後世帶回來的史書,遞給滿臉驚詫的朱棣。

朱棣張大眼睛,仔細一看,那史書上赫然寫著兩個字——

《明史》。

------

龍舟之上,聊意正酣。

即便是那幾艘圍在龍舟附近的小船,也看不出來有任何緊張的氣氛。

反觀岸邊,則是另一幅大相徑庭的畫面。

大約百來個死士,在朱高煦的帶領下,正緊張兮兮地埋伏在蘆葦花叢中。

一直守在碣石海域岸邊的朱高煦、朱高燧兄弟,已經等的心焦難耐,似乎他們面臨的不是一次談判,而是一場一觸即發的大戰。

“二哥。”

朱高燧眺望著那碧海藍天上的龍舟,“父王都已經上船一個時辰了,為何還不下來?”

“哼,”朱高煦臉色一沉,“定是那朱允炆又在大打感情牌,給父王灌迷魂湯。”

“啊?那如何是好?若是父王中了朱允炆的緩兵之計,又該如何?上次從南京逃出來,我到現在還後怕呢,我可不想再經歷一遍虎口逃生。”

朱高燧面露恐懼。

他甚至忍不住懷疑,父王會和朱允炆秘密達成什麼條件,比如送質子保藩位之類的。

如果真是如此,父王是肯定不會派大哥朱高熾去的,畢竟那是燕王府世子。至於二哥,以他那深不可測的城府,恐怕也有辦法不去。

那到時候,豈不就是自己要被派去南京為質了麼?

儘管這一切都只是朱高燧此刻的臆想,但是恐懼之下,他已經可以腦補出畫面了。

“那怎麼辦?”朱高燧看向朱高煦,“二哥一向足智多謀,一定有主意的對不對?”

朱高煦見狀,頓時在心中不免對自己這個三弟嗤之以鼻。

不就是造反麼?怕什麼?

打贏了他朱高煦也有機會當皇帝,打不贏……就算打不贏也比坐以待斃強。

“三弟莫慌。”

朱高煦伸出手擋在眼眶上方,向海面眺望,依稀可見那龍舟之上,有一個身著冕服的年輕人正在船上踱步,想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負卿卿

兆七

玩家都以為路人他是滅世Boss

Cayer

未來法師

采苓

假公主重生後成了真貴妃

聽蟬聲

全星際最後的金龍

貓不虎

我真的只是個醫療兵

牧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