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要救宋,先反動
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要救宋,先反動,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錯,這條路就是造反。
要救宋,先反動。土地又不會憑空長出來,要想真正實行人民戰爭,擺在王堅和釣魚城守將面前的選擇很殘酷。
這個建議,是王堅的副手張珏,在完整聽完冉氏兄弟彙報後,茅塞頓開,提出的應對時局的策略。
王堅一開始聽到張珏說只有造反才能救國,嚇了一跳,若不是他了解張珏,又有歷史材料佐證,他差點以為張珏被蒙元策反了。
“將軍。”
張珏當然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頓了頓,思慮再三,終於還是堅持己見。
“未來二十年的歷史已經證明,舊宋死路一條。”
得知趙昺等人打算在二十年後建立新宋,張珏第一個表態支援。
“儘管舊宋之路山窮水盡,我等亦可在保持忠心的前提下,深入山林開闢抗元根據地,發動百姓……”
與其說王堅試圖說服張珏,不如說他其實是在說服自己。
“將軍!世上豈有雙全法。如今掌握土地者三,一曰朝廷、一曰蒙元、一曰投降蒙元的土豪劣紳。我等若不反,不自己掌握土地,何來田地分給百姓?又如何打造出一支真正的大宋人民軍隊?”
張珏的話說動了冉璡和冉璞。
他們倆在後世受到寧野的精神思想洗禮,又見後世強大如斯,內心深處早就自認為是新宋的臣民了,按時間順序來看的話,他們甚至可以說是新宋元老。
王堅僅僅猶豫了一小會兒,終於在三人齊心下,同意造反。
不過,造反的目的不是改朝換代,而是為大宋保留基本盤。
另外,考慮到蒙古大汗蒙哥即將抵達釣魚城,王堅遂決定,等按歷史原貌殺死蒙哥再執行造反大計。
此時,張世傑聽到冉氏兄弟彙報他們之前定下的策略,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趙頊。趙昺他自然有信心說服,可趙頊就未必了。
趙頊肯定也聽到了他們的談話,好在,他沒有說什麼。
冉氏兄弟見趙頊這個北宋神宗皇帝都默許了他們造大宋的反,當即信心大增。
其實,趙頊此時內心深處五味雜陳。
作為大宋的有為之君,看到後人被韃虜逼迫到不得不為了保宋而反宋,你叫他怎麼想,除了想著回去之後更加勵精圖治,堅定把變法執行到底,趙頊還能如何?
可是,變法到底要怎麼搞,趙頊卻還沒有想好。
雖說他已經在藏書閣看過宋史,知道了變法失敗的具體過程,也知道了歷史上的自己即將在熙寧八年複用王安石為相。
但王安石,還是那個能讓他毫不猶豫不管說什麼都會支援的先生麼?
知道了歷史走向的趙頊,著實沒有信心。
可除了王安石,還有誰能扛起變法大旗?難道真要他自己像歷史上那樣,在王安石再次罷相後,從幕後走到臺前,親自組織變法?
趙頊不想太操勞。
歷史上的他憂鬱而逝,趙頊不打算再重蹈覆轍。
畢竟,王安石雖然用人不當,但起碼忠心、能力、人品都沒問題,只要思想能再進步進步,性格上不要那麼執拗,說不定,王安石自己就能改良新法。
趙頊這麼想也沒錯。
要論全才覆蓋度和知識結構,據說放眼整個華夏史,王安石都稱得上是t0段位級別的人物。
一念及此,趙頊又動了把到後世來的事回去後告訴王安石的心思。
趙頊還想再多活五十年,活到遼朝被滅,活到金人南下,不,到時候還有沒有金人都不一定了。知道遼朝覆滅也就幾十年的事,趙頊頓時不急了。
從見過後世地圖的那一刻起,趙頊決定要收回的,就不再僅僅只是燕雲十六州。
趙頊想留給後世子孫一個遠邁漢唐、疆域遼闊的大宋,一個不再被後人恥笑而是讓後人為他的文治武功引以為傲的大宋。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而且在趙頊看來只能是──
他要好好活著,就像寧野說的,真正用他漫長的一生為新法奮鬥。
說完了新宋君臣的事,趙頊和蘇軾看向寧野,很明顯,北宋君臣也想從後世取取經。
“寧弟,咱們變法之事,你看為兄……”
趙頊開始套近乎了。
寧野剛把碗裡的飯吃完,見趙頊碗裡卻幾乎沒怎麼動,他就知道趙頊急了。
不過,在得知靖康恥後還能忍兩天,直到現在才重新發問,也真是難為趙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