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抓小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都還年輕,負刀江湖行,老王抓小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龍捲盡散,緊接著大雨如注澆下,將剛剛被龍捲風柱攪得一片狼藉的天地徹底洗刷。
少年於空中落下,安然無恙。那邊阿大喜上眉梢,一巴掌拍在老殷頭兒肩膀上,叫道:“果然沒事兒!”忽又想起老殷頭兒剛剛那丟擲石子的手法,趕忙縮回了手,悻悻然的靠旁邊挪了挪。
少年不顧大雨傾盆澆灌身上,抹了把臉上雨水,將頭髮隨意挽了個髮髻於後腦,前後左右的觀望,以圖找到那個風暴中給自己傳話的人。只是偌大戈壁灘上除了自己和那高低起伏的沙丘岩石,還有剛剛跑出去又折回的馬,哪還有別人。
阿大在巨石下大聲呼喊“這邊這邊”,顯然並不知道少年尋找的真實意圖。
看著少年往回走,老殷頭兒開口道:“少說話。”
見識過老殷頭兒飛石絕技的阿大趕忙點頭,對他這種只知道《兵營健體拳》和《角力十八記》的守捉郎來說,老殷頭兒已然成為了他眼裡無所不能的武林高手,摘葉傷人都在須臾之間,自己還有大好時光怎麼可能不長眼的招惹他?當下點頭,信誓旦旦道:“我可什麼都沒看到。”
雨越下越大,像是拉開了簾布橫亙天地間,少年鑽進矮小石洞,抹去臉上雨水,開口就問道:“剛才有沒有看到這附近還有別人?”
問完就有些後悔,畢竟剛剛如此風暴,丈餘距離便不能視物,這三人一直在洞裡又怎會注意外面有沒有人?
阿大接話道:“就那風,能有什麼人?”
少年瞧瞧這三人,心中念頭忽起便又迅速打消,這一個十一二歲的幼稚孩童,一個就會咧嘴露著一口黑牙的老頭兒,一個一身蠻力只會些橫練功夫的軍營子弟,怎麼看怎麼也不像是傳說中的絕頂高人。
不再糾纏這個話題,只是少年仍舊心存疑慮的想著這個在他看來算是奇遇的機緣。
“你們都沒事吧?”
“好的很。”阿大一拍胸脯,“只要你沒事我們都沒事。”
阿大的話惹來老殷頭兒一聲咳嗽。
只當是老殷頭兒在緩解這尷尬氣氛,少年倒是實誠,道:“等回去我自會跟太守說明情況,給你減些刑期。”
這次阿大真尷尬了,索性閉嘴不再說話。老殷頭兒嘿嘿笑道:“阿大不是這意思,公子別多想。”
少年心有旁騖自然不會多想,又道:“趁著下雨,再趕回路?”語氣帶著商量的意思,倒是無一開始頤指氣使的口吻。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其餘三人也無其他意見。老殷頭兒一聲響亮口哨,馬兒便踢踏著行至洞口,低著腦袋往裡拱。
四人於馬背褡褳裡取出斗笠,冒雨繼續向南。
————————————
一路無話,晝夜兼程的換了兩回馬,四人於第二日申時到達目的地,若羌屯兵城。
若羌多山,境內有阿爾金山,將其一分為二,山北多城鎮,山南多部落。再往南有千里巍峨崑崙,不光是將這若羌,更是將這西域與那神秘的藏式佛教大國西蕃相隔。若羌不同於樓蘭,屬九州藩國,國內自治,只是每年上貢些犛牛羚羊,抑或是黑鶴雪雞這類稀奇玩意兒,受九州保護,但不接受九州直接管轄。
屯兵城,便是若羌轄下相較於都城典合城的第二大城。當年九州一統大江南北,那被後人戲稱為“戰爭狂人”的開國皇帝天問帝便是馬不停蹄的征戰西域,攻下樓蘭便安營紮寨做臨時指揮營,爾後一南一北兵分兩路。北路大軍所遇抵擋最為兇悍,反而南路大軍順風順水,所向披靡不日即還,天問帝為遷就北路大軍,便下令南路大軍駐紮若羌,而這屯兵城因此得名。
老殷頭兒在屯兵城主道上咧著嘴誇誇其談,聊著當年天問帝征戰西域時的光輝戰績,是如何所到之處盡皆臣服,又是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馬上的老殷頭兒唾沫星子四濺,說的是天花爛墜,到激動處那張乾巴巴的老臉也是漲的通紅,要不是少年聽阿大說過這老頭兒愛吹牛皮的毛病,還真就以為他當年參與過那場被後人稱作“雷霆之役”的大戰。
少年權當做打發時間的笑話,要是沒有老殷頭兒山南海北的瞎白活、沒有阿大那毫不掩飾的奉承巴結,這幾百里路過來,怕是無趣的很。
小守捉郎伍六七可是滿臉崇拜,在老殷頭兒唾沫星子的澆灌下跟著那些故事情節時而緊張時而高興,配合的很。
阿大也是興趣缺缺,有一搭沒一搭的接上幾句,在少年看來似乎很不正常。阿大這人是心裡有什麼便說什麼有什麼就做什麼的爽利性子,就像是對少年,阿大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