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澤來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章 先去上京,侯府女婿的悠閒生活,白澤來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去上京之前,顧正言還要處理幾件事情。
一嘛,當然是把那幾道題的答案寫出來,對聯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工整即可,所以他只寫了明算和悖論題目的答案。
明算的答案,顧正言用剛出的阿伯數字寫出了等比數列的求和過程,結果是一大串數字,看不懂就不怪他了,這本來就是他隨意出的題。
也順便推廣了下阿伯數字。
那道悖論題目的答案則是,縣尉同時問兩人:如果你是旁邊的人,你會告訴本官你是不是犯人嗎?
這悖論的邏輯和神仙指路以及生死門類似,不管說真話的,還是說謊話的,只要回答不會的,就是犯人。
這個答案一出,好多人站在鹿鳴居門口想了好久才想通,有人恍然大悟後,當場尬舞...
所以後面很多時候都能看到鹿鳴居門外有人像瘋子一般在尬舞。
也算是特色了。
這件事完後,顧正言還寫了幾封書信。
主要是處理投田的事情。
舉人在大雍朝是免稅的,所以一旦中舉,便會引得很多人來投田。
除了一般農戶外,其中還不乏大小地主。
投田就是鄉親們把田轉到顧正言的名下,顧正言再收取鄉親們一點租金。
目的是為了免賦稅。
要不為什麼富紳地主們這麼熱衷於榜下捉婿呢?
就是因為舉人可以免稅,投給舉人的租金,比官府的稅收要少很多。
其中被投田的舉人和百姓和地主都是受益方,虧損的只有朝廷。
這是一種朝廷給士大夫階級讓利的行為。
可長久以往,農稅日益減少,加上土地兼併嚴重,國家財政早晚會崩潰,必亡。
但這是大雍現狀,顧正言目前又不能改變。
沒有力量改變,那就先適應。
顧正言決定,下河村和附近幾個村,要是決定投田,自己全部笑納。
只是他現在準備去上京,想用書信先處理下河村的投田,其他村子,回去再親自處理。
主要是下河村的鄉親們信得過。
他才不會蠢到像某些穿越者般,知道投田之舉關乎國之根本,就毅然拒絕鄉親們的投田。
這尼瑪不有病嗎?
自己屁能力都沒有,就妄想透過此舉改變世界?
對於這種人,顧正言嗤之以鼻。
就算他不接受投田,鄉親們也會投給其他舉人。
這大雍朝,不多他一個舉人。
更不少這幾畝田。
而且舉人接收這些投田,從短時間來看,其實是救這些底層百姓。
以下河村舉例,他們每年的賦稅是三成,看起來不多,但要注意,這三成只是賦稅,還有苛捐雜稅。
賦稅其實在整個歷史上,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要百姓的命,要命的是苛捐雜稅。
這些苛捐雜稅狠一點的甚至要剝削百姓四五成...
以南宋舉例,苦捐雜稅就有曲引錢,白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牛筋、牛角錢等等等...
奇葩的還有喝水稅(西周),砍柴稅(西周),單身稅(西漢),捋須錢(摸鬍子就要交錢)(南唐),鼠雀耗(宋),厘金(清)。
名目之多,奇葩之甚,簡直亮瞎狗眼。
百姓交完後,還剩個錘子?
這在歷史上,尤其是皇朝後期,極其常見。
可以這麼說,要是隻有正常的賦稅,華夏古代百姓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得多。
資源富饒的下河村,絕對能富得流油。
顧正言要是接受了投田,只收取兩成租金,沒有其他的雜稅。
那下河村的村民才能真正起飛,且再也不會捱餓。
是以,要是有小夥伴穿越到古代中了舉,請大膽接受鄉親們的投田。
別像聖母般覺得接受投田會影響國家土地政策影響未來芸芸...
這種穿越者完全不懂政治歷史民生,只是憑著後世的基本常識,以後世之見,行今世之事。
本善意,行愚事。
顧正言不屑為伍!
要改變土地的問題,需要有極大的權力和影響力。
還必須要拿無數的命來填,絕不是自己做一兩件小事情就能改變的!
所以顧正言接受鄉親們的投田,是絕對的心安理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